面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由美国和中国主导的竞争格局,欧盟正急切寻求破局之道。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一项总投资额达10亿欧元的“应用人工智能”战略,旨在加速AI技术在其关键行业的落地,并减少对外的技术依赖。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虽获业界欢迎,但其投资规模与中美相比的悬殊差距,也引发了关于欧洲能否真正实现其AI雄心的广泛讨论。
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应用人工智能”战略,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推动人工智能工具在医疗、能源、文化和建筑等关键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此寄予厚望,她表示:“我希望这能够塑造欧洲的人工智能未来,我们将在所有关键领域推广这种‘人工智能优先’的理念。”
该战略也规划了具体的技术路径,例如建立由人工智能支持的健康筛查中心网络,并探索在能源领域应用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的“代理型人工智能”。相关资金将主要来源于欧盟现有的研究项目。
德国数字联合会Bitkom对此战略所体现的“思维转变”表示欢迎。然而,该协会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欧洲面临的挑战——与美国和中国正在筹划的、规模高达5000亿欧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相比,欧盟10亿欧元的投资相形见绌。Bitkom管理委员会成员苏珊娜·德梅尔强调:“只有公共投资得到私人资本的助力和支持,欧洲才能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
企业应用AI的现实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最新调查,几乎所有率先使用人工智能的大型公司在初期都遭受了财务损失,总额估计高达44亿美元。这些损失主要源于AI结果不准确、存在偏见,或导致企业违反合规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安永专家乔·德帕对此评论道:“人工智能无疑将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但价值创造将有所滞后,因为这些收益会被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上,而不一定用于节降成本或增加直接营业收入。”
这一战略的推出,是欧盟构建自主AI生态的系列行动之一。去年,欧盟通过了里程碑式的《人工智能法案》,旨在为AI应用建立统一的法律框架。随后,于2025年4月出台了一项行动计划,旨在降低初创企业在合规过程中产生的监管与成本负担。关键词:欧盟、AI
欧盟的10亿欧元投资,是其在中美科技巨擘的夹缝中,为争夺AI话语权所迈出的坚定一步。然而,这条“技术自主”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前有中美庞大的资本投入与先发优势,后有企业应用AI初期的现实亏损与合规风险,欧盟的雄心能否照进现实,不仅取决于其战略的精准执行,更在于能否成功撬动私人资本的杠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本土AI创新生态。这场关乎未来竞争力的竞赛,才刚刚开始。(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