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
全球最大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破局,零碳矿区成现实
见道网 2025-10-13 09:39
  • 全球最大光储充一体化矿卡项目在内蒙古投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为矿业绿色转型树立新标杆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2025年10月10日,由森特股份承建的全球首个2880KW光储充一体化搭配1056度电超大超充纯电动矿卡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正式投运。这一重大新能源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中国在矿业绿色转型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政企协同,共推能源转型

投运仪式上,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秀玲等政府部门领导,与森特股份董事长刘爱森等企业负责人共同按下启动装置。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正全力推进碳达峰试点建设,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体现了政企协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地方政府领导在参观交流时指出,此次示范项目是对推广矿区新能源矿卡、建设绿色充电站规划的精准落实,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该项目以技术创新与规模布局构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超充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核心的2880KW液冷超充设备实现了18分钟充800度电的卓越性能,大幅缩短了矿卡补能时间。搭配光伏储能系统,形成了光伏发电—储能调节—快速充电的绿色电力闭环,基本摆脱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

项目采用差异化布局思路,建设总容量270MW的双基地光伏系统。其中联创罕台川北基地150MW,联发四道柳基地120MW,分别满足每日700辆和600辆电动重卡及矿卡补能需求。这种规模布局有效解决了大站点浪费、小站点不足的行业痛点,年总发电量超过3.5亿度,实现了光储充资源的最优配置。

多重价值,效益显著

项目落地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多重价值:

经济效益显著,相比传统柴油矿卡,电动矿卡在运营成本上节省超过50%,极大地降低了矿区运营成本。生态效益突出,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8万吨,相当于种植近1600万棵成年树木。这一减排效果对于鄂尔多斯从煤海向能源绿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带动效应明显,项目将吸引光伏、储能、新能源矿卡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生态,为鄂尔多斯打造绿电园区提供可复制经验。

发展前景广阔

从示范到推广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短期来看,项目将加速从单点示范向规模化落地迈进,推动鄂尔多斯矿业率先进入零碳智慧新阶段。中长期而言,借力中国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全球优势,这一解决方案有望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型地区,为全球矿业零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森特股份表示,将继续以光储充一体化领跑者为定位,深化与各方伙伴的合作,将项目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矿区、更多场景,让光储充一体化技术服务全球矿山企业,助力行业实现绿色转型、高效发展。(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新能源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相关文章

储能

欧洲储能需求再迎巨单:中国企业斩获亿万订单,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13小时前

储能

派能科技签下1GWh电池订单,并拟投建2GWh电芯产线

16小时前

储能

中企远景能源斩获欧洲1GWh储能大单

17小时前

储能

远景能源获欧洲1GWh储能订单,波兰成中国厂商竞技主场

18小时前

储能

立新能源获10.2亿元增资助力南疆储能项目建设

18小时前

储能

波兰集中签约订单,储能市场开启新篇章

19小时前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