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基建领域传来重要消息,中铁三局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过硬的技术实力及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激烈竞标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项总投资达35亿元的公路工程大单。该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市场对中铁三局综合能力的高度认可,更将为区域交通网络完善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项目规划来看,此次中标公路工程预计贯穿多座城市近郊及乡镇区域,线路全长约65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兼顾干线运输与城乡通勤功能。工程建设内容涵盖路基铺设、桥梁架设、隧道开挖及配套交通设施安装等,其中跨河特大桥与山区隧道段将成为施工核心难点,中铁三局已组建专项技术团队,计划采用模块化施工与智能化监测系统,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双达标。
在社会效益层面,项目建成后将大幅缩短沿线3个县区的通行时间,原本1.5小时的车程可压缩至40分钟以内,同时串联起周边农产品产区与工业园区,助力物流成本降低约12%,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快车道”。此外,工程施工期间预计可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发展。
中铁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中标为契机,严格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施工理念,细化施工流程、强化现场管理,力争将项目打造为区域基建精品工程,为推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央企力量。目前,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工,2027年实现全线通车。
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中铁三局已构建“总部统筹+现场专班”的双层管理架构,在项目沿线设立3个施工分部与1个材料集中加工场,实现钢筋、混凝土等关键建材的标准化生产与统一配送,预计可减少现场施工污染30%以上。针对跨河特大桥施工,团队将采用“水上浮吊+挂篮施工”工艺,搭配无人机巡检与BIM技术建模,实时监控桥梁结构受力情况,确保主跨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山区隧道段则计划应用“新奥法”施工,结合地质雷达超前探测系统,提前规避断层、涌水等地质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在绿色施工方面,项目还融入多项生态保护措施。施工便道将优先利用既有乡村道路改扩建,避免占用耕地;隧道弃渣将通过破碎筛分后再利用,作为路基填料或制砖原料,资源化利用率预计达85%以上;沿线临时施工区域将同步铺设防尘网与洒水系统,并在边坡防护工程中采用“喷播绿化”技术,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开展。关键词:基建项目、基建工程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还将同步推进智慧交通配套建设。全线将设置8处智能监控点位,实时监测车流量、路面状况与气象信息,并通过交通诱导屏及时发布通行提示;部分路段将预留充电桩安装接口,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通行提供便利。同时,项目建设期间还将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开展钢筋工、架子工等技能培训,帮助当地劳动力掌握专业技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随着各项筹备工作的稳步推进,这项总投资35亿元的公路工程,不仅将成为中铁三局深耕区域基建市场的重要标杆,更将为沿线地区打通“内畅外联”的交通动脉,为后续产业布局、人口集聚与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边文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