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新能源科技企业宣布斥资超20亿元,在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园投建10GWh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2026年一季度实现首期3GWh产能投产,2027年全面达产。作为企业布局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载体,该基地将聚焦“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研发与量产,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重卡、储能电站、低空飞行器等高端应用场景,填补国内大容量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空白。
项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能规划双管齐下
不同于传统液态锂电池,该项目研发的固态电池采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通过“正极-电解质-负极”全固态结构设计,从根本上解决电解液漏液、热失控等安全隐患,同时实现关键性能跃升:
能量密度:单体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较当前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50%以上,搭载新能源重卡可实现续航里程超1200公里;
循环寿命:常温循环寿命达8000次以上,满足储能电站“10年+”服役需求,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15%-20%;
低温性能:在-30℃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85%,适配高纬度地区储能项目与冷链物流车辆场景。
产能建设上,项目分三期推进:首期3GWh产能聚焦储能专用固态电池,采用全自动卷绕-封装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率达95%;二期4GWh产能将新增新能源重卡动力电池产线,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电池一致性误差控制在±2%以内;三期3GWh产能则瞄准低空飞行器用高倍率固态电池,计划与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定制化开发快充型产品。
战略布局:锚定下一代储能技术高地
此次投建10GWh固态电池项目,是企业应对储能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关键落子。从行业趋势看,随着新能源装机量激增与高端装备电动化提速,传统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上的瓶颈逐渐凸显,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已成为行业竞争焦点——据GGII数据,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2030年有望达3000亿元,其中大容量储能与高端动力电池占比超70%。
2025年10月15日晚,国晟科技发布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公告,其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以2.3亿元人民币向国晟环球新能源(铁岭)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后续投资建设年产10GWh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
国晟环球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9日设立铁岭环球公司,作为年产10GWh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
国晟科技为把握固态电池产业增长机遇,拟通过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以人民币2.3亿元对铁岭环球进行增资,持股51.11%;同时,江苏环球以人民币1.2亿元对铁岭环球进行增资,累计持股48.89%。增资完成后,铁岭环球注册资本增加至4.5亿元。
公司控股股东国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环球的实际控制人,江苏环球为公司关联方,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关键词:储能能源最新资讯,储能新能源新闻
安徽国晟新能源以现金出资,资金来源计划为7000万元自有资金和1.6亿元银行贷款,具体金额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调整;江苏环球以现金出资,出资时间不晚于安徽国晟新能源。
目前,铁岭环球拟投资的年产10GWh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已取得项目备案手续,并已取得电池回收及固态电池生产制备所需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授权。(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边文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