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会上,由深能海洋能源(汕尾)有限公司重磅投资约78.97亿元人民币的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作为汕尾市的代表性项目,成功上台签约,标志着这一大型清洁能源工程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为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选址于广东省汕尾市南侧海域,地理位置优越。场址规划周密,其外缘边线包络面积约62平方公里,所在海域水深在40.7米至46.6米之间,中心点距离海岸约33公里。在装机规模上,项目规划容量高达500兆瓦。据早期方案,计划安装36台单机容量为14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约3203小时,预计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1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足以满足大量家庭的用电需求,减排效益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风机技术的快速迭代,该项目方案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根据近期报道,为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项目拟采用更先进的34台15兆瓦大容量风机。此调整将使项目总装机容量提升至510兆瓦,此举不仅体现了项目对前沿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强了项目的整体发电能力。
为确保巨大电能的高效、稳定输送,项目将配套建设一座50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技术先进的500千伏海上无功补偿站。电力通过长约93.74公里的海底电缆输送至岸上,最终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的陆上集控中心汇集后,接入500千伏深汕变电站,真正实现“海上风电绿电送深(圳)”的核心目标,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市的能源需求。
除了发电与送电,该项目还展现了其在能源综合利用与产业融合方面的前瞻性。项目创新性地配置了规模为50兆瓦/10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这如同为风电场配备了一个“巨型充电宝”,能有效平滑风电出力的波动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更具示范意义的是,项目计划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海上风电场,并同步配套建设海洋牧场工程。这一风电+牧场的融合模式,意味着将在风电场海域下方及周边水域开展规模化、智能化的渔业养殖活动。它实现了海域空间的立体高效利用,完美诠释了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绿色构想,是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现代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典范之作,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路径。关键词:风电新能源、风电新能源新闻
综上所述,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的重要成果,更是我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探索蓝色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实践。它的建设与运营,将对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促进科技创新、带动地方经济及保护生态环境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基建工程栏目编辑/程丽婷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