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拉美开发银行与欧盟联合编制的《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指出,拉美正处于物流网络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然而,当前该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结构性短板与高昂运输成本等诸多挑战,而中国的积极参与正为拉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机遇。
制约贸易增长的“绊脚石”
《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警示,基础设施结构性短板与高昂运输成本仍在制约区域内贸易增长。研究显示,拉美区域内物流成本平均比欧盟高出15%,这一差距清晰地反映出该地区在陆运、海运和铁路连通性方面的历史短板。

这种失衡不仅阻碍了经济一体化进程,更限制了区域内国家间新贸易关系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当其他新兴经济体成功抓住全球价值链扩张机遇时,拉美大部分地区却仍依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且面临基础设施结构性滞后问题。这使得拉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由于物流成本过高,一些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价格优势被运输成本大幅抵消,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不完善的物流网络也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增加了生产和运营成本。
全面规划与政策支持
为扭转这一不利趋势,《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提出需制定全面物流规划,持续投资多式联运通道,并出台提升运输效率与区域互联互通的政策。全面物流规划能够统筹考虑拉美地区的地理、经济和产业特点,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和运输线路,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持续投资多式联运通道则有助于打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实现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建设铁路与港口相连的多式联运枢纽,可以使货物从内陆通过铁路快速运输到港口,再通过海运运往世界各地,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和降低成本。
出台提升运输效率与区域互联互通的政策,能够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物流要素的自由流动。
拉美物流发展的关键参与者
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拉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参与者。2005年至2022年间,中国为拉美地区228个项目提供了融资,其中有90个项目属于交通运输领域。中国的投资集中在港口、铁路和公路项目上,旨在优化拉美与亚洲的贸易往来,降低原材料出口成本。

以阿根廷为例,中国已为其铁路和地铁线路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约170亿美元融资。这些投资不仅打造了实体基础设施,改善了阿根廷国内的交通状况,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重塑了拉美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和物流连接,拉美国家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钱凯港开启拉美物流新纪元
《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将2024年启用的秘鲁钱凯港列为典型案例。作为中国在该地区最大规模投资项目,钱凯港每年将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同时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钱凯港旨在成为连接南美与亚洲的物流枢纽,减轻对北美太平洋港口的依赖。其设计可停靠大型船舶,将前往亚洲主要目的地的运输时间缩短最多10天。这对于拉美地区的出口企业来说,意味着能够更快地将产品运往亚洲市场,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秘鲁的渔业产品可以通过钱凯港快速运输到中国等亚洲国家,满足亚洲市场对新鲜海产品的需求。同时,钱凯港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成为拉美发展核心驱动力
《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总结称,基础设施不应再被视为一项支出,而应成为拉美竞争力与凝聚力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中国等国家在拉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拉美地区有望逐步完善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关键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最新资讯

未来,拉美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战略。同时,各国政府也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基建工程栏目编辑/程丽婷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