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工”)凭借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积淀、综合管理优势及丰富实践经验,成功中标黄茅峡水库枢纽工程。该项目作为区域交通与水利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不仅将大幅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更将打通内河航运关键节点,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黄茅峡水库枢纽工程位于北江干流中下游关键河段,项目总投资预计超130亿元,建设周期为60个月。工程枢纽主要由水库大坝、泄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发电厂房及配套交通连接线等组成,是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交通工程。其中,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建成后将有效削减北江洪水峰值,保护下游沿岸城镇、农田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破解区域防洪短板;通航建筑物采用双线五级船闸,设计通航能力为3000吨级船队,建成后将打通北江航道“瓶颈”,实现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地区内河航运的高效联通,大幅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省属国企龙头,广东建工在水利枢纽、交通基建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与专利,先后参与建设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广连高速公路、韩江高陂水利枢纽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超大跨径结构建造、多专业协同作业等实战经验。此次中标后,广东建工将组建专业项目管理团队,严格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绿色施工、高效推进”的原则,运用BIM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攻克库区地质勘察、大型设备安装、生态保护等关键技术难题,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黄茅峡水库枢纽工程的建设,是落实“交通强国”“水利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工程建成后,将形成“防洪有保障、航运有效率、生态有提升”的综合效益:防洪方面,可将下游沿岸防洪标准从当前的20-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保护人口超50万人、耕地面积约30万亩;航运方面,将北江航道等级从Ⅲ级提升至Ⅱ级,年通航能力提升至5000万吨以上,助力构建“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的内河航运网络;同时,工程将配套建设生态鱼道、沿岸绿化等生态保护设施,兼顾水资源调度与生态修复,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项目建设期间将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超8000个,拉动钢材、水泥等建材行业需求,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珠江三角洲对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沿线产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城乡融合发展,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粤北地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关键词:水利工程新闻
接下来,广东建工将以此次中标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国企产业链“链主”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工程早日建成投用,为区域交通水利事业发展、民生保障改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边文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