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古风古韵古长安之陕西八大怪
见道网 2020-06-22 16:17
  • 陕西从北至南存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陕北、以渭河平原为主的关中、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的陕南三大区域,这里的陕西八大怪主要指陕西关中地区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因此,也称关中八大怪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由于关中平原气候、经济、文化等原因,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习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八大怪。

一怪 面条像腰带 

 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女孩子长大成人,首先不是会缝衣服、绣花,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这样以后女儿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 在西安城里,大街小巷都能见到biang biang面,用那两个超复杂的字做为门面的大字招牌,即使不想吃,光看那字儿都好奇得会去店里看一看。

话说面条像裤带,说的是面条的宽度和长度。熟悉关中地区面馆的朋友都知道,一根面条就是一碗面,撒些青菜,配上油泼辣子,那真是色香味俱全!

二怪 锅盔像锅盖

相传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就有了锅盔这个名字。

锅盔还有一个作用,关中地区小孩子满月时候,外婆都会精心给外孙烙制小锅盔,然后用白线扎上守岁的钱,穿过中间的孔,挂在外孙的脖子上,代表对外孙最真诚的祝愿!

三怪 油泼辣子一道菜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和湖南。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秋后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总是悬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谁家的辣椒挂的越多,就说明这家人必然是红火、富裕的人家了。如果在平时,家里来了客人,没有好的酒肉款待客人,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吃饭时候要是没有了辣椒,那么必然会遭到客人的不满和讥讽。

四怪 碗盆难分开

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拉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次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怪 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影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果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状,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怪 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贵如油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有一个原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怪 板凳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八怪 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台子;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关中,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孕育了丰富而有特色的秦人文化,行走在陕西,若不去体验下这八大怪,难道你不遗憾吗?(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徐学渊大使在巴拿马大学阿苏埃罗分校发表题为 《一带一路合作对拉美意味着什么》的演讲

04-24

人文

搭乘高原 “复兴号”,奔赴这场桃花之约!

04-24

人文

红旗渠精神,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04-11

人文

她是中老铁路一名幸运儿!

03-31

人文

中国的“喝货”们成为了老挝的新金矿!

03-31

人文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都有些啥?

02-05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