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中国乡土文化建筑博物馆之新叶古村
见道网 2020-10-21 11:39
  • 新叶村,一个叶姓血源村落 ,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其建筑类型丰富,被海内外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在浙西金(华)衢(州)盆地西北边缘角落,掩藏着一座有中国最美农耕村落、中国乡土文化建筑博物馆美誉的新叶古村,内有200多座明清古建筑,以及800多年传承有序的人文积淀。

新叶寓意万象更新

800多年前,这里住着白、夏两姓,后来,有个叫叶坤的人从外地入赘到这里一个姓夏的人家做了上门女婿,后来,叶坤的后人恢复叶姓,村里就成了白、夏、叶三姓共居的局面,村名也叫白夏叶。经过几百年的传承,白、夏两姓的氏族举族外迁,只剩下叶坤这支叶姓家族。

根据历史记载,白夏叶一直以来都归金华兰溪县管辖。1951年7月划到寿昌县,为纪念此事,改白夏叶为新叶,寓万象更新之意。和其他的古村落一样,随着经济水平和住房需求的提升,古建筑群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点点被水泥钢筋吞噬。2000年之后,新叶古村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教授等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开启保护和修复工作。

200余幢明清建筑

说到底新叶村就是一个叶姓血源村落,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开始计算,至今繁衍30多代,传承有序,村落布局没有突破元明时期规划的轮廓,200余幢明清建筑,16座祠、厅、堂、阁、塔、庙,村中近百条巷弄纵横交错,将户与户、房与房连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有历史学家说,幸亏新叶人够“穷”,才会对古村的破坏不多,幸亏新叶村够封闭,800多年的耕读文化得以完整保留,这里简直是古村落研究的富矿。

村口有座白色古塔,古塔叫抟云塔,从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得来。叶氏宗族世代传承“耕可致富,读可修身”的理念,因为种田是农民的本分,而读书则是农家子弟追求功名的唯一道路。所以又在塔下建了一座文昌阁,供村里人读书之用。塔与阁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村中最为优美的风景点。从抟云塔入村,走进新叶的幽长古巷,它七拐八弯,仿佛永远都走不到尽头,转了半天,很可能又会转到原处,难怪有人惊叹,走进新叶,就是走进入了一个大大的迷宫。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盗贼盯上了祠堂里悬挂的多块进士牌匾,结果偷到手之后,却在古村的巷弄里迷了路,最终被抓获。因此,外地人进入新叶古村,一定要有当地人带路,否则很有可能就迷路啦。

国戚第和新叶昆曲

到新叶村,最值得一去的除了抟云塔和文昌阁,就属叶氏总祠堂——有序堂,又叫国戚第。根据叶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皇太后病重,朝廷贴出皇榜,要招天下名医为皇太后治病。新叶有位土郎中,名叫叶遇春,他揭了皇榜,去了京城,请求为皇太后治病。经叶遇春的精心医治,皇太后果然好了,皇帝非常高兴,就把京山王的孙女嫁给了叶遇春的次子叶希龙为妻,这样一来,叶遇春就成了皇亲国戚,叶氏宗祠有序堂也受封匾“国戚第”。这是新叶历史上叶氏的最高荣光。

除了种田、读书,新叶人还有一样文娱活动一直舍不下,那就是听戏、唱戏。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传承至今演变为新叶昆曲,有正儿八经的新叶昆腔坐唱班,现在除了成人,新叶村的小学生也成为新叶昆曲的继承人,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即中国传统的上巳节,新叶人以氏族为单位举行迎神祭祀活动,坐唱班的大人小孩自然要全部出动,唱作念打,过足戏瘾。(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徐学渊大使在巴拿马大学阿苏埃罗分校发表题为 《一带一路合作对拉美意味着什么》的演讲

04-24

人文

搭乘高原 “复兴号”,奔赴这场桃花之约!

04-24

人文

红旗渠精神,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04-11

人文

她是中老铁路一名幸运儿!

03-31

人文

中国的“喝货”们成为了老挝的新金矿!

03-31

人文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都有些啥?

02-05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