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让浮世绘来告诉你,一百年多前的东京有多美?
见道网 2019-10-31 16:43
  • 在没有摄影术的年代里,如何能看到历史?在日本,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看浮世绘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一百多年前的东京长什么样?很多人会说:看照片不就知道了?但是,那时候几乎没有照片呢—根据日本摄影评论家饭泽耕太郎的说法,摄影术最早传入日本是在1848年,长崎的一个商人上野俊之丞,将经由荷兰商船传入的达盖尔相机献给了萨摩藩主;1857年,这台达盖尔相机拍下的萨摩藩主肖像,成为最早由日本人拍摄的照片。到了幕府末年、明治初年期间,由于诸多照相馆在日本各地开业,摄影的地位在日本社会才终于得以确立。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摄影术的年代里,如何能“看到”历史?在日本,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看浮世绘。东京,过去叫江户。1868年,明治天皇才下诏将江户改名为东京。1869年,也就是明治二年,明治天皇将皇室和政府驻地迁往东京,使得东京成为实质上的首都。

但在此前,江户成为大都市的时间并不太久远。取得关原之战胜利的德川家康在1603年以江户城为据点开设江户幕府,历经两百多年的经营扩建,才将江户建设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都市之一。

时代转折期,人间最好看。因为新旧更迭,万象更新,你看人的穿着、神情、举止,都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在好些浮世绘里都能看到,但今天我们只介绍歌川广重的。

歌 川 广 重(1797 - 1858)

作为日本的“浮世绘三杰”之一,歌川广重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浮世绘画家之一。出名这件事有利有弊,弊端之一就是作品产量太高,导致水平波动,良莠不齐。但是,他的杰作,大家还是公认的,比如他在1856年至1858年间创作的《名所江户百景》。(注:歌川广重去世十年后,江户才改名东京)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系列里最著名的其中一幅:《大桥安宅骤雨》。这件画作,描绘了江户隅田川新大桥上午后骤雨的情景,采用俯瞰角度,刻画出骤雨、大桥和在急风骤雨中慌乱的行人。

名所江户百景 · 大桥安宅骤雨

为什么我一开头要提摄影?是因为,当你看歌川广重的画,你会惊叹于它跟摄影的相似性,或者说,你甚至会怀疑这就是摄影。

为了营造动势,歌川广重的做法是用远景的江岸和大桥形成一个“>”的形状,将画面分割成三个部分:远景是深浓的由黑色渐变的天空,中景是浅蓝灰白的江面,近景则是斜跨的大桥,以及桥上分成两个方向避雨的行人。

江岸、大桥形成的锐角和行进方向,又跟斜倾的大雨形成了交叉对比。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江岸的角度调整为水平,那画面是不是就死板了许多?

至于画家在作品中使用的渲染渐层的手法和技术,让不同浓淡和饱和度的颜色和谐地放在一起,这里涉及版画的专业知识,我们就不多说了。

浮世绘对印象派影响深远,其中,梵·高就收藏了许多浮世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他称赞浮世绘“既不乏味,也不匆忙,……画人的风格运用几笔简单、有自信的笔画,像扣外套上的钮扣一样简单”。

他甚至模仿了歌川广重的两张作品,其中一张就是这件《大桥安宅骤雨》,可见梵·高对它们的喜爱。

《名所江户百景》分成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朝阳晚霞,天晴雨季,四季之景俱全,更包含诸多社会百态。只要你细细看画,都能轻易看到。

东海道五十三次 · 丸子:名物茶店

春 之 部

霞关

马喰町初音之马场

骏贺町

筋违内八小路

神田明神曙之景

上野山下

下谷广小路

日暮里寺院之林泉

日暮里诹访之台

千駄木团子坂花屋敷

飞鸟山北之眺望

广尾古川

芝爱宕山

目黑千代池

目黑新富士

目黑元不二

蒲田之梅园

四木通用水引舟

从真崎边看水神之森内川关屋之里之图

关口上水端芭蕉庵椿山

夏 之 部

日本桥江户桥

日本桥通一丁目略图

铠之渡小网町

昌平桥圣堂神田川

王子不动之泷

赤坂桐畑雨中夕景

浅草川首尾之松御厩河岸

堀切之花菖蒲

逆井之渡

深川八幡山开

利根川点点松

角筈熊野十二社俗称十二社

糀町一丁目山王祭练込

绫濑川钟渊

五百罗汉蝾螺堂

深川三十三间堂

羽田之渡辩天之社

秋 之 部

市中繁荣七夕祭

大传马町吴服店

京桥竹河岸

铁炮洲稻荷桥凑神社

铁炮洲筑地门迹

芝神明增上寺

高轮牛町

月之岬

品川洲崎

目黑爷爷茶屋

纪之国坂赤坂溜池远景

四谷内藤新宿

井之头之池辩天之社

猿若町夜之景

请地秋叶之境内

堀江猫实

两国花火

冬 之 部

浅草金龙山

吉原日本堤

浅草田甫酉之町诣

蓑轮金杉三河岛

千住之大桥

小梅堤

御厩河岸

深川州崎十万坪

目黑太鼓桥夕日之冈

爱宕下薮小路

虎之门外葵坂

比丘尼桥雪中

高田之马场

高田姿见之桥俤之桥砂利场

汤岛天神坂上眺望

一边看,一边想这个构图和角度如果用在摄影上会怎么样;一边看,一边想那个时代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一边看,一边觉得这些浮世绘,其实就是现在“二次元”的古雅前身——它们的那些带有单一纯度和渐变效果的色彩,清晰的边缘线,以及呼之欲出的动态……连在一起看,真的很像看条漫啊……编辑/赵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丝绸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在中国失去了垄断地位的?

02-06

古文明

是谁推动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商业运动?

02-05

古文明

何新:论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真正的圣武大帝

02-05

古文明

文明之光:中埃联合考古队促进文明互鉴

07-31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