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老祖宗制玉全过程,有图有真相!其复杂程度真是难以想象
见道网 2019-11-07 14:42
  • 清末李登渊的《玉作图》,将中国古代玉器的工艺流程分解为捣沙、研浆、开玉、扎砣、冲砣、磨砣、砣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等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日趋完善的。新石器时代的琢玉工艺相对简单,后因铜、铁等金属工具的运用,工艺流程逐步复杂,至清代晚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器制作工艺流程。

清末李登渊的《玉作图》,将中国古代玉器的工艺流程分解为捣沙、研浆、开玉、扎砣、冲砣、磨砣、砣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等,即先准备解玉砂(捣沙、研浆),接着用一把没有锯齿的拉锯(又称拉丝)和着解玉砂将玉料锯开(开玉),然后在带圆盘砣(又称砣)的旋车上将玉切成坯(扎砣),再根据需要,或以装有边缘粗厚的圆盘状冲砣的旋车磨平表面(冲砣、磨砣),或以装有卷筒穿堂锥、成膛钻的旋车掏堂(砣堂),或以装有形似小图钉的圆盘状勾砣(又称丁子)的旋车雕花(上花),若需要镂花,则先用拉钻打孔(打钻),再用搜弓镂锯(透花),最后磨光,用木制圆盘砣包上沙浆或牛皮以旋车抛光(木砣、皮砣)。一件精美的玉器就通过这样一个工艺流程问世了。

“捣沙研浆”。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开玉图”。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的更象锯。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扎砣图”。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冲砣图”,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磨砣图”。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掏堂图”。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上花图”。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打钻图”。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住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花图”。即做浮雕、镂空。

“打眼图”。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这是专门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见而又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要鑽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因为这类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着打鑽,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安装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状就和要鑽孔眼的小玉器,形状相同。不同形状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状孔洞的木板。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反覆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鑽,就会在玉器上鑽出洞来。

“木砣图”。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皮砣图”。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好的传世玉器是经过多种工序细细打磨而成,小编整理了一些清代传世玉器,请君鉴赏!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清乾隆,通高11.5cm,最宽11.5cm。

白玉仙人杯,清乾隆,高9.3cm,长18.5cm,口径11.5cm。

白玉宜子孙佩,清乾隆,长13.7cm,宽8cm,厚0.65cm。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编辑/赵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2天前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古文明

从钱看丝路!古今钱币见证着中国与中亚丝路繁华过往

05-18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