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中国历史上竟有这么低调奢华的发明,实在令人拍手叫绝
见道网 2020-01-20 11:42
  • 中国一提起来就叫国人提气的成就,就是历代各种巧夺天工的发明。不过,比起多少至今出镜率奇高,历史迷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三脚耧车、冲击式顿钻技术、中国橹这几个低调的发明,看似平淡无奇,却撑起古代中国,多少至今令国人自豪的辉煌时代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纵观五千年悠悠历史,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聪明智士辈出,发明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之物,那么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低调奢华、巧夺天工的发明呢?

低调发明一:三脚耧车

比起大汉铁骑追亡逐北的霸道武功来,两汉王朝另一桩同样毫不逊色的亮点,正是强大的农业生产水平。

以学者周国林在《关于汉代亩产的估计》一文里最保守的测算,汉朝的平均亩产水平,达到了亩产小麦六十公斤的水平。这是什么概念?13世纪的英国。以《坎特伯雷大教堂案卷》的记录,当时英国亩产小麦最高水平,也不过42公斤,远远低于两汉王朝。汉朝农业,就是当时全世界的巅峰水平。

如此巅峰水平,自然来自汉代各种农业科技,而其中一件在中国十分常见,却叫古代欧洲人一度闻所未闻的发明,正是三脚耧车。

耧车,即耕地播种用的条播机。虽然3500年前,苏美尔人就有了原始版,但长期以来,欧洲人几乎没有条播机的概念,播种时基本都是用手点撒,撒出去的种子当然乱长一气,整个庄稼地也杂乱不堪。直到1566年时,威尼斯才正式出现了欧洲款的条播机,但这欧洲款既不耐用,播种时也只能一行行来,又经过了两个多世纪,到18世纪才推广欧洲各地,结束了欧洲人用手撒种子的苦累历史。

但是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发出了成熟款:耧车。汉武帝晚年时脱颖而出的三脚耧车,更是世界农业播种史上的革命。这种耧车只需要一头牛或马就能牵引,按照固定的速度前行,前行一趟就能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等工序,一趟就能全完成。这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当西方人只能苦哈哈用手撒种时,中国农民就凭着这款神器,一代代开出丰沃良田。

古代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农业水平,就是这朴实的三脚耧车做开路先锋,一趟趟播种出来。

低调发明二:冲击式顿钻技术

古代科技条件落后,吃水吃盐都是大难题。特别是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为盐发愁更是常事。于是早在战国时代,聪明的中国人,就开始用一个粗暴办法解决这难题:打井。

发展到盛唐年间时,仅四川一地的盐井数量,就突破了六百口。可这时候的打井技术低,最深不过百米,用着用着就枯竭,生产率十分低。直到北宋年间,一个新技术又脱颖而出:冲击式顿钻技术。

在苏东坡等北宋学者笔下,这新型的冲击式顿钻技术,叫千年后的读者们,都常有穿越的感觉:这种新技术,采用了铁制的新钻头,且连接有锥板等动力装置,工匠们来回跳跃踩踏锥板,以强大冲力钻透地面,打出更深的井来。困扰内陆民众的吃盐问题,就凭着这强大的深钻,一次次破解。

也正是凭着这新型技术,从北宋年间起,中国人的井越打越深,连苏东坡都感叹“利之所在,人无不知”。到了明清年间时,数百米深的井,都已不再是难题。清朝道光年间时,四川自贡的桑海井,竟“钻”出了一千米的深度。这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千米深的井。

更重要的意义,却不止是数字,中国的冲击式顿钻技术,从选井到钻井操作,与现代油田钻井技术,都堪称一脉相承。

低调发明三:中国橹

汉代中国一项超车罗马的成就,就是强大的造船业。而超车的法宝,正是中国橹。

中国橹比起欧洲的桨来,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实中国橹,也是从桨演变来的。作为桨的升级版,中国橹有球形支钉构造,操作的时候更省力,推进速度和划水的频率,都要比桨快得多。从汉代起,中国橹的构造也多种多样,比如三国时代的中国船,就有了三十人同摇的大橹,那高速且威武的三国楼船、斗舰们,就是靠强大的橹助推,上演各种巅峰对决。

也同样是在中国橹的加持下,中国的造船业也在汉代起高速发展,从此处在遥遥领先的位置。不断演变的中国橹,也增加着中国船的速度,助推中国船奔向更远的地方。到了震撼亚洲海洋的郑和下西洋时代,郑和宝船上更装置了长橹,这种橹深入水下,如螺旋桨般运转。即使无风的困境里,依然能助推大船前进。郑和船队大扬国威的背后,是中国橹的强力推力。

哪怕在西方殖民者造访亚洲海洋的航海时代里,明朝中后期的中国船,依然凭着中国橹的效用,与西方船在海面上争锋。大型的中国船舶,常装备二十至三十六个大橹,足以应对任何海上天气。甚至吕宋的西班牙当局,都积极学习中国船的动力技术。那个曾经中国商品畅销欧美,外贸红红火火的海上丝绸之路时代,也有着中国橹的背后功劳。

这功劳的背后展现的是从未过时的,科技先行的硬道理。直至今日,依旧值得国人回味。现代的科技发展远超古代,但我们仍需要虚心向古人的智慧学习,并且要将其发明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如此才能繁荣富强。(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赵永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2天前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古文明

从钱看丝路!古今钱币见证着中国与中亚丝路繁华过往

05-18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