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战略上走到一起,被美国视为能够瓦解自身霸权的力量。因此对这三个国都采取了围堵的政策。而中俄伊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进行战略互动打破美国的封锁,是三国的共同选择。日前,就在伊朗总统宣布访华,即将来到北京之际,俄罗斯也宣布了一项新的中东计划。
伊朗总统莱希将从本周二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本次访问也是时隔5年之后,伊朗总统再次访华。2018年5月的时候,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伊核协议,这让伊朗重新修复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愿望破灭。一个月后,时任伊朗总统的鲁哈尼访问了中国。当时鲁哈尼对中方表示,伊核协议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面临着挑战,并希望中方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提出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方加强各领域合作。
在2021年3月,鲁哈尼政府与中方签署了25年合作的路线图。不过,莱希担任伊朗总统后,对这项长期合作并不是十分地上心。他仍然希望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尤其想让美国重新回到伊核协议框架中来。但是进行了多轮的维也纳谈判,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莱希政府只能宣布暂停谈判,西方也在不断威胁实施更多更严厉的对伊制裁。
在这次访华前夕,莱希也向西方表明了态度,称伊朗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但西方心存幻想,企图干涉伊朗内政。”而对即将开启的访华之行,莱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把两国紧密地联系起来,中伊都反对霸权和单边主义,伊方将继续推动加强双边关系。总而言之,这是中伊两国之间最高级别的外交大事,加上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于去年正式启动,因此这次伊朗总统莱希的到来,预计中伊关系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方除了加强中伊关系以外,去年12月还在沙特举行了首次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与21个阿盟国家一起发表了深化合作的《利雅得宣言》。不过,这份宣言也引起了德黑兰的担忧,许多伊朗媒体和专家认为这会影响到中伊关系。那么这次莱希访华,将会打消伊方的这种顾虑。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中东地区进行重要布局,这个布局涉及经济、能源和国际政治等层面,它既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又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个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落地,中国的投资也因此会在中东地区找到前所罕见的广阔市场。
在美国对我们步步紧逼,一边搞高科技领域的打压、封锁和脱钩,一边从军事上,拉着盟友对我们实施包围的背景下,中国在中东的新布局,再加上以中巴经济走廊可以直通伊朗,从地理上与中东连接起来,对我们突出重围是至关重要的。
就在伊朗总统即将开启访华之旅的节骨眼上,俄罗斯也宣布了在中东的新计划。俄罗斯卫星社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俄罗斯与巴林将联合建立天然气和粮食转运枢纽。巴林就是阿盟成员国,俄罗斯在4年前就提出了在巴林建设粮食枢纽的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一直没有敲定。现在莫斯科推动和巴林相关部门尽快将项目落地,这表明俄方在自己的南向战略中,找到了新的抓手,准备也准备通过海湾国家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自己的粮食和能源。
俄罗斯巴林大使斯科瑟列夫称,俄巴两国将继续进行军事合作,同时在巴林建立粮食和天然气的转运枢纽
此外,俄驻巴林大使斯科瑟列夫还表示,俄方还将与巴林展开军事领域的合作。而根据此前报道,俄伊两国类似于中伊25年合作协议的新条约,也将于近期签订。那么俄伊在此基础上,会在能源、金融、本币结算、贸易和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大合作的深度规模。俄罗斯在对伊朗投资方面已经超过了中方。而且莫斯科宣布将对伊朗石油产业投资400亿美元,加强双边石油合作。众所周知,石油出口是俄伊的重要收入来源,两国深化合作,就是联手对抗西方制裁的一副王牌。
所以可以看出,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布局,再次在海湾和中东地区连成了一条线。在美国军事力量逐步撤离中东之际,地区国家有寻求新的强力合作伙伴的自生动力,中国无疑处在最优先位置,俄罗斯也因为仍然是世界军事强国之一,而且拥有丰富的粮食和能源资源,也成为中东国家看好的对象。那么从各方的主观因素、中东地区和世界局势变化等客观因素来看,中俄布局汇聚到了中东地区,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俄罗斯和伊朗都反对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反对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将制裁和围堵作为外交工具,同时都在积极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伊朗今年将正式成为上合成员国,这为中俄伊继续加强合作提供了动力。(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邢文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