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畔的华电蓝—中国华电打造中俄能源合作典范
由莫斯科出发,向东北行驶约280千米,便来到了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著名古城雅罗斯拉夫尔市。在该市西北地区,我国在俄最大电力合作项目——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以下简称“捷宁电站”)正源源不断地将优质的电力、热力带入这片广袤的东欧平原。
作为我国在俄首个大型电源投资项目、中国华电在俄第一个投资建设运营的绿地项目,该电站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81.4万吉焦,不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供热需求,同时也会极大促进雅罗斯拉夫尔州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能源设施“硬联通”铺就能源发展之路
雅罗斯拉夫尔是俄罗斯工业重镇,拥有多元化的高科技产业,传统的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工业等也非常发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量和产量都在增长,电力需求不断增大,当地供电部门已难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和重要伙伴,俄罗斯始终是中国能源合作布局中的关键支点,也是中国华电“走出去”战略深耕的重要方向。2017年6月20日,捷宁电站正式投产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8.3万千瓦,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占全州用电量48%,极大缓解了当地电力短缺的问题,显著提升俄罗斯欧洲部分供电系统的输电量,并满足雅罗斯拉夫尔市西北部地区居民冬季采暖的需求。
走进捷宁电站,厂区整洁有序,高高的烟囱冒出缕缕白烟,却无一丝异味。主机房内,燃机在隆隆运转,驱动涡轮机和锅炉同时产生电力与热力,供给千家万户。
时任雅罗斯拉夫尔州代州长米罗诺夫曾表示,这一项目是该州发电量最大的电站,在填补当地巨大用电缺口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140多个专业技术岗位。他认为,项目的顺利投产为俄中两国在电力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技术标准“软联通”共绘合作共赢之路
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过程中,中国华电不断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全球,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标杆项目,在捷宁电站建设及运营中,引入的中国技术与标准就令俄方对中国企业的实力刮目相看。
捷宁电站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燃气发电设备,配备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减少25%的天然气消耗,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三成,对雅罗斯州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生产实际中,在两国技术标准未能互认的情况下,结合中国GB/T标准及华电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捷宁电站开展春季防汛检查、劳动保护日检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顺利实现了“隐患攻坚年”隐患清零工作目标,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自2017年商业运营以来,捷宁电站凭借稳定的安全管理,连续7年以满分成绩获得俄罗斯能源部秋冬季运行许可,获评雅罗斯拉夫尔调度局“最可靠电站”荣誉称号。
捷宁电站作为中国华电在俄投资布局的桥头堡,依托中国成熟电力技术、高性价比设备与俄罗斯本地资源优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出一条跨文化、跨标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2013年项目正式开工,到2017年全面投产,荣膺“中俄务实合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华电捷宁斯卡娅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捷宁公司”)不仅成为雅罗斯拉夫尔州主要能源保障企业,也为中俄能源合作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截至2024年底,项目累计纳税超60亿卢布,为当地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和大量配套产业机会,成为“走出去”央企本土化发展的典范,是俄企了解中国基建、中国产品的重要窗口。
时任中国驻俄罗斯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李静援认为:“华电捷宁项目建成投产,对于不断深化两国的能源和电力合作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带动下,两国经贸合作还将迎来更多机遇。”(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孙凤娟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