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4 日,长江安徽段江面之上,一场力量与精度的 “钢铁之舞” 震撼上演。由中铁科工机械院与中交二航局联合研制的 1800 吨桥面吊机,在池州长江公铁大桥一标段成功完成动载试验及首节段钢梁架设。随着这台庞然大物精准托举千吨钢梁平稳就位,这座安徽省内第 6 座跨江公铁大桥正式迈入主桥上部结构钢梁施工的关键阶段。
这台被誉为 “钢铁巨臂” 的 1800 吨桥面吊机,早已凭借 “世界最大跨度三塔钢桁梁斜拉桥 ——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的出色表现,在桥梁建设领域声名远扬。如今转战池州,技术团队秉持 “专用设备专业化改造” 理念,针对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的结构特性,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 “硬核升级”。
在整机结构革新上,刚柔耦合支承体系、超大构件三点均衡吊装及同步提升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堪称惊艳。刚柔耦合支承体系如同赋予吊机 “智慧筋骨”,通过柔性元件与刚性结构的精妙配合,让吊装时的荷载分布更加均衡,受力均衡性较以往提升 30%;三点均衡吊装及同步提升系统则像精密的 “力量调节器”,在起吊 1800 吨钢梁时,能将各吊点荷载偏差牢牢控制在 2% 以内,极大降低了构件变形风险,确保施工安全与钢梁质量。
而整机绕绳系统的优化更是一大创举。技术团队首创的起升平衡绕绳系统,成功攻克钢梁纵移调整难题。以往施工中,吊具浮动是影响钢梁对位精度与安全的 “拦路虎”,如今该系统实现吊具零浮动,让钢梁在毫米级误差范围内精准就位,单节段拼装效率提升 40%,同时借助集成 200 余个传感器的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应力、位移、风速等数据,通过云端算法动态调整施工参数,让 “机械操作智能化、风险预警前置化” 成为现实。
池州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合池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 7.2 公里,主跨达 588 米。这座大桥建成通车后,不仅将大幅完善安徽省路网布局,更会成为连接皖南与江北的交通 “大动脉”。届时,合肥至池州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缩短至 1 小时内,同时有效分流 G50 沪渝高速过江车流,助力皖南地区深度融入长三角 “3 小时交通圈”,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马鞍山到池州,1800 吨桥面吊机的两次 “征战”,不仅见证了中国桥梁装备技术的迭代升级,更彰显出我国在跨江通道建设中 “一桥一策” 的创新智慧。随着这台 “钢铁巨臂” 以每周 2 个节段的速度稳步推进,一座崭新的 “钢铁彩虹” 正从长江之上缓缓升起,为交通强国建设书写新的壮丽篇章。(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尹世乾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