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在由沪杭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大桥院和中国铁设联合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中航道桥建设现场高7米、重达500吨的首节预制墩身节段,在“盈尚1”起重船的吊装下被精准架设到108号墩上。这是世界首次在强潮海湾复杂水文条件下完成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装配式桥墩施工,不仅标志着我国高铁跨海桥梁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今后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午3点30分,在距离岸边约8公里的海面上,一节高7米、重500吨的预制桥墩被起重船稳稳吊起。经过2个多小时,该桥墩被缓慢且精准地架设到杭州湾跨海铁路桥108号墩上方。
匠心雕琢:严控品质铸精品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 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对世界铁路桥梁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海中引桥采用装配式墩身设计,共91座桥墩,180节墩身,此次架设为108号墩顶节段,节段长9.1米、宽4.1米、高7.0米,重500t,从舟山金塘制墩场船运至现场,采用1600吨浮吊架设,需经过起吊、绞锚、初定位、精定位、涂胶、落墩锁定等工序。
面对高标准和严要求,项目人员对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策划和严格把控,确保了墩身节段的质量和运输安全。该桥墩采用了高速铁路跨海桥梁中首次应用的“自锁式预应力 + 胶接缝”连接方式,属于现浇 - 预制组合式桥墩工段。这种创新的连接方式,不仅提高了桥墩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还为后续的施工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战略征程:无畏挑战勇向前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作为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铁的控制性工程,涵盖了北、中、南三座航道桥以及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贯通南北交通。吊装时,强潮海湾的海风海浪让“盈尚1”起重船操作艰难。
中铁大桥局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项目信息化专员谈聪说:“在现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将预制墩身的节段和现浇墩身的节段进行扫描之后,利用算法处理出三维模型,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预拼装,确保了现场的施工进度以及预拼装的精度。”
在施工前期,项目团队开展涂胶工艺、预应力安装、吊装试拼等试验,为预制墩身节段架设提供试验数据,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通过桌面推演和实地抛锚演练,精准定位浮吊及运输船抛锚位置,确保吊装作业安全与精度。项目团队运用数字孪生预拼装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生成预制墩身节段与现浇段数字模型,借助虚拟拼装技术将匹配面误差严格控制在毫米级。
此次施工更是创造了世界首次——在强潮海湾复杂水文条件下,成功完成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装配式桥墩施工。标志着中国高铁跨海桥梁建造技术实现新跨越。
高速联动:长三角再添黄金通道
南通至宁波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0座车站,建设工期5年。南通至宁波高铁建成后,将与盐城至南通高铁、沪宁沿江高铁、沪昆高铁、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铁路等多条线路相连,对于完善长三角地区路网结构布局,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孙凤娟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