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亚洲光伏市场崛起,中企加速布局本地化运营新战略
见道网 2025-09-04 08:57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仅推动当地清洁能源规模扩张,还促进了工业体系升级
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亚洲逐渐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新兴热土。尤其东南亚国家凭借优越的太阳能资源、逐步完善的政策支持以及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吸引了大量中国光伏企业投资建厂。以往作为出口欧美“中转站”的东南亚,正转变为中国企业深度参与本地能源市场、推动区域能源转型的重要阵地。

亚洲协会澳大利亚分会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了参与全球南方国家脱碳进程的重要机遇。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仅推动当地清洁能源规模扩张,还促进了工业体系升级。与此同时,光伏产品成本持续降低,为亚洲各国大力发展光伏电站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东南亚与全球许多地区一样,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目前煤炭和天然气仍占主导地位,但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壁垒和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国企业正积极调整战略,从单纯出口制造向深度参与本地项目建设和运营转变,东南亚市场角色也逐步从代工基地升级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本土市场。

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随着亚洲经济尤其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迅猛增长。工业化进程与人口扩张共同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调整期。

印尼哈比比中心指出,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太阳能发电规模大幅上升,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以东盟为例,2022年其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比仅15.6%,而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30.5%和19.7%,清洁能源替代空间广阔。

尽管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在电网容量、融资机制和技术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但这些国家正在通过政策与监管改革积极推动光伏装机目标的实现。东南亚整体已步入能源战略转型的加速期。

多国已明确设定光伏发展目标:越南计划到2030年实现18吉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泰国力争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0%;菲律宾通过绿色能源拍卖已释放超过10吉瓦的光伏项目容量,标志着国家级清洁能源招标机制正式落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陆续出台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政策框架日益清晰。

此外,南亚、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光照条件优越,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煤电,成为最具经济性的发电方式之一。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该国太阳能资源约占可再生能源总量的97%,据世界银行估算,其太阳能开发潜力相当于超过510亿吨油当量。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正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战略。

有预测显示,到2034年,亚洲太阳能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东南亚正成为中国光伏企业重点开拓的应用市场。

中企转向本地化运营

过去十年,东南亚一直是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制造布局的核心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20家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所产组件大量出口至欧美市场,有效拉动了当地就业和贸易增长,也为相关国家带来显著贸易顺差。

然而,随着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发起“双反”调查,依赖代工出口的模式面临挑战。中国企业迅速调整策略,将南亚、中亚和东南亚视为新的终端市场,积极开发本地光伏项目。

例如,隆基绿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能源转型的关键参与者,自2022年起多次中标政府主导项目。2024年底,中国能建连续在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签约光伏项目。TCL中环、晶科能源等企业也正与当地能源公司商讨合资建厂。海泰新能则宣布在印尼投建2吉瓦电池片及1吉瓦组件产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对亚洲出口量同比增长12.2%,与传统出口市场增速放缓形成对比。

亚洲协会澳大利亚分会认为,中国企业通过项目投资、技术合作与本地化生产,不仅输出产品,还深入参与电网升级、储能配套和电站运营,助力东南亚国家构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合作深化仍面临挑战与机遇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东南亚光伏发展仍面临政策执行不一、电网基础设施薄弱、外资准入限制等多重挑战。霞光智库发布的《东南亚光伏储能出海调研》指出,该地区各国电力市场结构差异显著。除菲律宾已建立高度竞争的市场架构外,多数国家仍实行单一买方模式。尽管发电侧尝试通过购电协议(PPA)向私人资本开放,但直接电力采购协议(DPPA)仍处于初步阶段。

电网容量不足是另一大瓶颈。以越南为例,尽管光伏装机容量已跻身全球前十,但电网建设滞后导致弃光率居高不下。为弥补电力缺口,越南反而新上燃气电厂,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能源转型进程。泰国、马来西亚电网基础相对较好,而印尼、柬埔寨等国则仍显薄弱。

政策的反复性和执行标准不统一也制约了行业发展。各国虽然在目标设定上较为积极,但在土地审批、外资比例、补贴发放、绿证交易等实操环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输出、融资创新和本地合作逐步破局。中国在光伏制造、储能集成和电网升级方面的成熟经验,能够与东南亚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也为项目开发提供了现实条件。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基建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吸引投资,实现低碳转型的“双赢”。

展望未来,随着东南亚各国进一步明确能源政策、扩大电力市场开放、加快电网改造,中企有望在光伏电站投资、储能集成、绿电交易等环节实现更深度参与,推动区域绿色能源转型持续提速。(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宏观

中交集团董事长拜会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11小时前

宏观

中哈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托卡耶夫北京之行敲定多项重大协议

15小时前

宏观

21省市光伏新政全景图:高电价、高保障区域成投资热点

18小时前

宏观

光伏行业半年报透视:头部企业盈利初现回暖

1天前

宏观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企商谈合作

08-29

宏观

同比增长21.6%!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势头强劲

08-13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