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收官,光伏行业虽仍普遍承压,但部分企业已显现触底回升信号。行业分化持续加剧,具备技术、资金及渠道优势的龙头企业业绩逐步修复,而多数二三线企业则继续面临经营压力。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指出,当前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但随着盈利能力的进一步修复,拥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有望率先迎来周期性复苏。
盈利初现改善,BC技术引领差异化突破
尽管亏损仍是行业常态,但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已在盈利修复上取得进展。半年报显示,隆基绿能上半年亏损同比收窄超50%,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减亏60.66%,环比改善21.10%。公司将其归因于BC技术的差异化优势与严格的成本管控——其BC产品已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欧洲和亚太高端市场表现突出。
同样专注BC技术的爱旭股份也实现大幅减亏,同比亏损收窄86.38%,并在第二季度单季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63亿元。其N型ABC组件上半年出货量达8.57GW,同比增长超400%,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渗透力。屈放表示,当前技术迭代明显加速,尤其在BC、HJT、钙钛矿及叠层等技术领域,BC路线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政策持续加码,“反内卷”走向实质治理
自七月以来,多个部委接连出手,推动光伏行业告别低价无序竞争。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相继发声,提出依法治理恶性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并将光伏纳入《价格法》严管范畴,引导产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这一系列政策联动,彰显出全行业协同治理“内卷”的决心。屈放认为,未来政策有望进一步细化,推动行业竞争全面转向技术、成本与质量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降本增效仍是主旋律,头部企业引领技术突破
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之下,头部企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用。协鑫科技颗粒硅平均现金成本降至25.31元/公斤,保持行业领先并呈持续下降趋势;隆基绿能BC电池研发效率已达27.81%,组件效率突破26%,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只有不断降低度电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动能源转型,”上海济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丁炳中表示。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在过去十年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为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尽管行业短期内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政策效应释放、技术不断突破及新兴市场崛起,坚持长期主义、聚焦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有望穿越周期,持续引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