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探秘千年古运河之广西灵渠
见道网 2020-05-31 10:57
  • 桂林山水甲天下,去桂林旅游,很多人都是直奔阳朔,直奔漓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广西与湖南交界处,有一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但人们往往与它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它,就是灵渠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开凿于秦代,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灵渠与长城齐名,故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说,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水路交通要道。灵渠全长36.4公里,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始皇下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流向由东向西,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全长36.4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等子工程组成。铧嘴将湘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七分水顺大天平回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和南渠注入漓江,即所谓“湘七漓三”。大小天平石堤紧接着铧嘴的尾端,由大块青石砌成。大小天平略低于湘江的两岸,从而可以使洪水漫越堤的顶部,排入湘江的故道。它不仅是分水坝,能拦河蓄水入渠,亦是滚水坝,能自动排泄多余的河水,保证渠内的流量处于安全的界限,不至于威胁到渠的安全。南渠是湘江进入漓江的人工运河,由于在湘江上大小天平的断流,船只不能越坝通过,故此又开凿了北渠。北渠形状弯曲迂回,利于行船。秦堤是南渠自南陡口到兴安县城上水门的渠堤,长约2公里,全由人工筑成。唐代时有十八个陡门,宋代有三十六个,清有三十二个。灵渠的陡门是船闸的原始形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

二千多年来,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岭南和中原地区最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灵渠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修建,后来灵渠不仅局限于运送军饷,还开通了客运,变成繁忙的商贸水道,兼具灌溉、排洪、漓江补水、居民用水等功能。但是随着粤汉铁路、湘桂铁路和湘桂公路的建成通车,灵渠航运逐渐萎缩。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灵渠作为商贸要道的历史彻底结束。

同时灵渠也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灌田达3万余亩。自古以来,兴安人民一直用心守护着灵渠。灵渠沿岸的居民坚守祖先传下的“村规氏约”,汲水做饭、渠边洗衣均“约法三章”:早上8点以前是各家各户取饮用水时间,过了八点是淘米洗菜,中午过后才可以洗衣服洗澡。现如今,由于自来水越来越方便,这个规矩才慢慢被淡忘。所以,灵渠一直保持了它的绿色生态。

2018年8月,灵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桂林又一处世界遗产。时至今日,灵渠至今仍然发挥着旅游、灌溉和补水作用,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悠悠漓江水,依然用它甘冽的清流润泽着广袤的岭南大地。(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