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中建二局建设者在一带一路上绽放青春和理想
见道网 2021-07-20 10:31
  • 中建二局建设者奋战在马来西亚云顶高原项目一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擦亮了中国企业名牌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在马来西亚半岛蒂迪旺沙山脉深处,中建二局天津建设者奋战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工地上。自马来西亚云顶高原项目开工至今,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险阻,仅用3个月便实现了1000米盘山道路的正式通车。

投身海外建设

在项目入场道路的设计阶段,团队便面临重重挑战。项目所在地是与主道路垂直高差达近百米的原始森林,由于道路需满足大型货车的运输要求,因此坡度要保证在8%至12%的范围内,而山体大多是硬度高的千年原始花岗岩,开凿难度大、费时长,要想避开花岗岩开凿,就得挑选一条合适的路径。

为得到山体的点云数据,技术部要运用无人机深入丛林航拍勘查,但云顶高原海拔高、降雨量大、湿气重、雾多、能见度低,实施起来难上加难。来自天津的“95后”工程师张涛在使用无人机勘查时,由于山里信号不稳定,无人机突然与手机断联,垂直下落砸伤了他的手臂。为了熟练掌控无人机,张涛一有闲暇便钻研无人机的技术知识,摸索出一套无人机在山区飞行的“秘笈”。他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中获取了山体的点云数据,经过BIM结合,最终得到了真实的山体3D模型。经过缜密计算、数次实地丛林探险以及反复模拟实验,张涛和技术部同事一起摸索出了最优路径,在道路设计上增加了环境保护因素的占比,在1000米道路上设置了4座沉淀池和2座水坝,利用地势和水量的变化,调节水资源质量,使经过项目的水流清澈如初。

在开路过程中,还有一道难题有待攻克,这便是环境保护。来自天津的“90后”项目生产经理刘国铀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为打好这场“攻坚战”,他精心布局,带领骨干技术人员到现场调研,梳理施工难点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刘国铀联系其他部门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决定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情况,采用泥浆护壁、钢板桩、种植覆土等方式排除安全隐患。“白天晚上连轴转,这是他工作的常态。”项目综合办干事陈颖倩说。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工程新闻

从印度到印尼、再到马来西亚,多年多,中建二局海外建设者奋战在海外一带一路项目的工程一线,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增强了当地人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田增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仪式盛大举行

04-01

特写

国家能源集团总投资4000亿元项目:2024年首批四省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会

03-29

特写

全球首个!新疆哈密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开工

03-29

特写

外交部发言人谈及巴基斯坦达苏炸弹袭击事件经过与中方态度

03-27

特写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吊唁达苏水电站遇袭中国公民

03-27

特写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亲临医院,庄重迎接恐袭遇难同胞遗体归国

03-27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