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之道之下,能源清洁化、汽车及装备电动化,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加快工程机械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以“燃油”为能源的传统工程机械,尤其是场内重卡、矿卡、装载机等“油老虎”,在全球碳排放要求和新能源浪潮中,势必将迎来一场旷日持久的产业变革,而电动化就是这场变革的核心。
处于国内工程机械电动化第一梯队的山推,凭借数十年深耕行业积累的丰富研发经验和成熟的产品制造优势,从全球首台纯电推土机到如今全新升级的第三代纯电装载机,已然成为电动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弄潮儿。
星辰大海近在眼前,但是当下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尚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品力”优势 成就坚固基石
作为耕耘工程机械产业数十载的老牌制造商,山推在“上游链条”构建方面造诣颇深,在从燃油迈向电驱动的过程中,赋予了品牌得天独厚的“产品力”优势。
手握优势底牌,自然稳操胜券。近年来,凭借对施工装备制造与配套体系的深刻理解,山推以装载机、推土机的纯电化为切入口,竭力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施工装备序列,将自主研发的纯电驱技术转化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动能,主动拥抱时代发展。
山推新能源产品经理王兆亮在采访中,特别提到国内成熟的配套体系也是山推纯电设备快速发展的助力之一,“目前我们新能源这块配套体系中,核心的电池与三电系统基都是采用了国内的配套品牌,在国际上都算得上领先成熟的。”
纯熟的设备制造经验,加上国内成熟配套体系的襄助,产出的高质量电动化设备成为山推未来发展战略的坚固基石,山推的电动化之路已然走在时代的前列。
“新能源”与“新智能”并重
“除了顺应国家大战略的指引外,纯电动设备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非常突出的。”在谈及电动化设备的价值时,王经理将其归纳为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两大部分。
环保效益在于顺应国家政策,带来山体、隧道等封闭空间中中施工安全性的大大提升。而工程设备作为“生产资料”,经济效益的提升才是产品发展的永恒命题。
“就目前我们的纯电装载机来说,以一年3000小时工作时间测算,约莫能节约27万左右的使用成本,基本上经过一年半两年左右时间,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这也是目前工程机械,尤其是充电装载机这块客户踊跃使用的原因。”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优势,是山推电动化产品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搭载的能量回收技术与工作模式切换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能源使用的成本。
如果说新能源带来了使用成本的降低,那么山推电动化设备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就则带来了工作效率的革命。
“现在我们掌握相当于这种整车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工况进行整机程序的定制开发。比如说它的工况要求大牵引力,或者要求更快的作业速度,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工况来对它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可以更加高效的来满足客户实际应用的需求。”不同的工况需求皆能进行相应的设备调控,在王兆亮经理的描述中,这仅仅是山推新能源设备迈向高端化的第一步。
“在使用层面的设备智能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像纯电装载机的散热系统就可以实现自动的温控调节。而现在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大改进,设备的作业铲装功能,自动换向功能,KD自动换挡功能,喇叭功能等等实现了在多功能手表上就可以操控,这样一来人工操作就大大简化了,作业效率相比以前也是很大提升,可以说新能源电力化产品为公司的产品层级比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因为新能源下一步就是这种高级化智能化的发展。”
“新能源”和“智能化”并重的产品策略,使得山推打破了原有的产品框架,从单一设备动力源的迭代,上升到了产品层级的跃升。而山推这种聚焦工况场景,结合“新能源”与“智能化”量身打造个性化产品方案的模式,也为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探索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在这个备受关注的“新蓝海”中,山推的产品电动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动力电池与核心芯片的供应缺口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明晃晃悬在刚刚新生的供应链头顶。但可以确定的是——早这个正在崛起的超级赛道中,山推不会停下探索装备电动化的脚步。在低碳排放需求与新能源技术不断升级的今天,电动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已经成为必然。
未来,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工程机械智能化的进程将按下快进键,而电机械发展浪潮的流苏或许会超乎所有人的预料,在此进程中山推能否扛起中国智造的大旗,成为产业弯道超车的头号玩家呢?值得我们的期待!(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