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500亿美元!美国求中国帮忙建桥,基建狂魔海外炫技
见道网 2022-05-07 10:17
  • 美国投资500亿请中国建桥,中国基建又承担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这座世界著名的大桥,就是来自旧金山的奥克兰海湾大桥,建于1936年。这座桥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连接着奥克兰和旧金山。这座桥设计为两层,上层设计为汽车通道,下层在“钥匙系统”运输公司停止运营后终止,不久后改为汽车专用道路。期间经过加固和维护,已经稳定运行了50多年。终于在1989年10月17日,因为旧金山6.9级地震,东桥倒塌,导致一人死亡。为了防止下次地震把桥震塌,西桥需要加固。但每天有30万辆左右的车辆通过桥面,不可能完全封闭桥面,全面修复。因此,政府要求在大桥可以继续通车的同时,对其进行修复。

当时人们用临时桥墩支撑桥面,以支撑和加固原有材料。此外,铆接网格由螺栓连接的钢板代替,在西桥的上、下桥面两侧安装箱形斜梁。修好一个月后,还是故障。所以当局决定在附近再建一座新桥。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标,来自中国的振华重工扛起了重担。修桥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从前奥克兰海湾大桥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早在1872年,就有人提议在奥克兰和旧金山之间建一座桥。直到1931年2月,加州才通过国会的批准,1936年完工。主要原因是旧金山湾太宽太深,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穿越这么长的海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时有人考虑过修建海底隧道的想法,但由于不适合车辆通行,该提议被否决。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修建海湾大桥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最后的手段,美国军事基地曹芳岛被用作大桥的选址。由于桥太长,全桥的设计并不总是保持在水面上,而是采用了桥面和海底隧道相结合的设计来建造。可想而知,当年建这座桥遇到了多少困难。今天,桥梁建设有许多困难。除了海上跨度大,桥面还经常遭受地震,因为它跨越了海沃德断层线和圣安德烈斯板块。因此,美国政府要求该桥在强震后保持完好无损,可以通车。

另外,每天的车流量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如今桥梁的车流量每天要达到30万辆左右,考验着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根据合同规定,大桥的所有结构应由上海振华工业制造。2011年7月前,振华实业不仅要把所有的建材运到目的地,还要把零件组装成块。超过合同期限一天就要支付35万美元的罚款,极其昂贵。施工技术上也有很多难点。这么长的桥,基础结构只有四根五边形钢柱,钢板厚度达到10cm,长度达到50m。焊接钢板的预热和保温成为一大技术难点,如何防止焊接钢板的变形和开裂也是一个施工难题。

好在振华实业实力雄厚。振华工业作为基建大国,拥有强大的施工能力和极高的设计智慧。通过美国国家认证的焊工有1000多人,完全可以承担起造桥的重任。2013年9月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旧金山海湾大桥正式通车,并举行通车仪式。这座桥的建设终于完美地结束了。天空下,大桥以优雅的弧线连接着两座隔海相望的城市,背后的自由女神像交相辉映。时隔五年,振华实业交出了一份满分成绩单。这座桥就像一座美丽的里程碑,给中国的建筑行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7月5日,G20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汇总了全球50个国家和道路、电力、铁路、电信、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前缀需求数据。报告预计,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需求将达到97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约26万亿美元。报道称,根据目前的情况,投资远远不足以满足清洁水和电力的需求。这不仅是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在改造老化的基础设施时面临的挑战。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被称为“基建狂热者”的基建大国,中国对基建的需求巨大,总需求达28万亿美元,占全球基建投资需求的30%以上。如此大量的基础设施需求磨砺出了优秀的技术。在一部纪录片《超级工程》中,展示了中国基础设施的高超技术:例如,令人惊叹的大连星海湾大桥、贵州北盘江大桥和湖北四渡河大桥。雄伟的桥梁跨越海洋,或山川河流。国内如此,国外自然要建这样的跨海大桥。

但自从新冠爆发后,中国的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其他风险和挑战。虽然它拥有极高的技术,但由于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基础设施行业已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于是就有了中国基建向美国“秀肌肉”的一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影响,全球经济走向面临重大变化。近年来,有中国学者分析,传统基础设施已经接近饱和。“新基础设施”应该得到广泛实施。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要避免对传统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加强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认为传统基础设施已经饱和是一种误解。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兴基础设施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的基建行业如何发展?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就像这座跨海大桥历经重重困难一样,中国的传统基建行业能够突围而出,为自己找到一片新的土地,或者突破困境,迎来涅槃。毕竟,我们这些“基础设施狂热者”还没有展示出足够的实力。(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徐宁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2.7万中国建设者的戈壁答卷:援蒙850项工程架起发展金桥

07-04

特写

450亿美元贸易额背后的机遇与策略:中国企业出海哈萨克斯坦指南

06-23

特写

中非基建合作50年:中国路桥筑就非洲发展新图景

06-23

特写

从亏损到独角兽!液流电池突破“卡脖子”技术,迎来吉瓦时时代

06-23

特写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国际化进行加快

06-18

特写

印巴水争激化:印度暂停水协议,密集冲淤作业引发紧张局势

05-06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