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平陆运河通江达海
见道网 2022-09-21 14:37
  •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
  • 建成后,将在中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
阅读本文需要
10 分钟

2022年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当天,近百台柳工挖掘机齐聚工程现场,型号包括933EHD、936EHD、939EHD、942EHD、950E、952EHD、956EHD等,干得热火朝天。据了解,HD系列为柳工重载系列挖掘机,是柳工在深入研究细分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结合了E系列挖掘机高效率、低油耗、高可靠性、一流的操纵性、世界级的维护保养性、安全舒适的操作环境、多种属具可选的7大特点,为广大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震撼!相信有了柳工大型挖掘机的助力,平陆运河必将通江达海。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陈鸿起介绍,在平陆运河施工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马道、企石、青年3座梯级枢纽工程。因郁江西津水库的水面和海平面之间有大约65米的落差,需要建设三个梯级船闸来克服落差,实现船舶的连续航行,船闸的尺度大,技术复杂。同时,运河建设还面临着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说:“平陆运河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水到渠成日,就是通江达海时”。目前,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一期工程、青年枢纽一期导流工程施工正在有序推进。平陆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之后的第一条运河,将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的现状,推动向海经济发展,可谓世纪大工程!

劈山开河,向海图强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始于广西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35公里,按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5000吨级船舶。平陆运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沿线跨河设施工程以及配套工程,开发任务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总投资约727亿元,其中静态投资704.6亿元,建设工期54个月。

据介绍,到2035年前,平陆运河将建成4座双线通航梯级枢纽和140公里高等级航道,完成对碍航的跨、拦、临河建筑物改建,使平陆运河达到Ⅰ级航道兼顾5000吨级船舶的通航标准,通航建筑物设计单向通过能力达到约8500万吨/年,江海联运港区能力达约11500万吨/年,顺畅高效的江海联运体系逐步构建,航运与供水相得益彰,环北部湾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到2050年,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体系全面建成,江海联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开放的带动效应显著,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国家全方位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打通广西任督二脉

据广西交通运输厅负责人介绍,平陆运河连通了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将以最短距离打通西江干流入海通道,通过左江、右江、黔江、红水河、柳江、都柳江等多条支流,连通贵州、云南,实现中国西南地区内河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未来西部地区通过铁公水联运,将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

该负责人指出,建设平陆运河,近期来看将从根本上缓解西江下游通航压力,并通过铁水联运,减轻长江通航压力。远期而言,平陆运河将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更好服务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向南入海直达东盟。

带动腹地发展。广西是中国面向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桥头堡,广西的北部湾港又是中国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海港,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这是广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平陆运河的直接腹地包括广西境内钦州、南宁、贵港、百色、来宾、柳州、河池、崇左等地市,还可辐射广西全区以及贵州、云南、湖南等省部分区域。开凿平陆运河有利于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表示,平陆运河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内陆及中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可有效解决西江航运畅行问题,大幅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能力;将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优化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刘宁表示,平陆运河将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的现状,并使首府南宁市成为滨海城市,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市群格局,促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东南亚与国际问题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雷小华表示,“一江春水向东流”形成了传统的经济版图,而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将要海有海,要港有港,要产业也有产业,南流的江水,将打破原来的格局,也将形成新的经济版图,形成西部地区新的发展高地。按常规方法预测,至2035年,平陆运河的货运量将达到9550万吨,至2050年货运量将达到1.2亿吨,在考虑诱增运量的理想情况下,2050年运量将达到1.5—1.8亿吨。

节省运输成本。平陆运河直接沟通西江和钦江水系,上游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相连,向西经邕江直通南宁、百色、崇左并达云南,向东经郁江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向北通过黔江、柳江、红水河和都柳江直达柳州、来宾并通贵州,向南由钦州出海。

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经平陆运河由钦州港出海,较目前经梧州由珠三角港口出海航程将大幅缩短,是广西乃至广大西部地区内河出海的捷径。

平陆运河开建,直接受益群体是当地航运企业。据船三代黄琼勇介绍,现在,他们的货船往东经珠三角出海,平陆运河建好后,就通过北部湾港出海。当地船运企业自从得知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就迫不及待着手谋划布局相关产业。“我们公司有80多艘货船,现在已经着手定制LNG绿色能源船舶,或者将旧船进行改造以迎接平陆运河。”黄琼勇说。他朋友有的谋划建设造船厂,有的计划与铁路、公路运输企业合作做强海铁联运、公海联运,有的则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商机。

广西贵港市兴泰船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彭献雄说,他的航运公司开设在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他的货船一般都从贵港港出发走西江水道出海,平陆运河开建后,他将适时调整公司发展方向,布局东南亚货物航线,同时提高公司软硬件能力,适应新的航线要求。

“虽然沿海,广西却没有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陈鸿起指出,作为广西当前唯一的水上出海通道,西江大部分在广西境内,内陆城市货物大多走水路经过珠江到广州出海。然而,作为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梧州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通过量已经连续两年超过长江三峡枢纽,2021年为1.5亿吨,已严重超负荷运营。堵船很厉害,最多的时候堵个把礼拜很正常。

以前,除北部湾沿岸,广西货物只能绕道广东出海。有了平陆运河就不一样了,南宁通过钦州出海较通过广州出海,距离缩短560公里。运输费用节约2035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36.4亿元和52.1亿元。同时,平陆运河按照一级航道建设,兼顾5000吨级船舶通航标准,这在中国各大河流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平陆运河丰富了广西沿江优势的概念和内涵。平陆运河建成后,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等丰富的运输形式,将为西部地区提供物流运输支撑和产业支撑。作为江海联运的硬件,平陆运河从完善运输方式和开放格局、完善更加能便利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对接等方面,打通了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助力绿色发展。此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陈亮在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平陆运河项目将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绿色运河。

在打造绿色工程中,广西大力实施运河沿线重要生态系统重大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平陆运河建设中设置鱼类增殖站、鱼道、陆生动物通道,打造生态涵养区,加强沿线陆域古树名木保护,持续巩固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强化红树林和牡蛎种质资源管护,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跟踪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生态保护的措施。同时,推广应用LNG船舶、电动客船示范,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绿色港口码头,力争打造中国首个“水运工程”低碳样板工程。还将打造运河沿岸生态文明示范城镇、生态旅游示范带、文化展示区等绿色发展模式。以“环境容量”定“发展总量”,大力发展运河文化、旅游、贸易、休闲、健康、物流等绿色产业,建设滨水绿色经济脉。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平陆运河办公室主任宁武介绍,未来,平陆运河将以南宁、钦州为重点,带动柳州、贵港、防城港、来宾、梧州、北海等城市发展。沿着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伸至云南等地、向下游延伸至粤西等地,并沿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北辐射至四川、重庆、贵州、湖南、陕西、甘肃等地。

2022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开通海铁联运班列4132列,同比增长42%;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2亿吨,同比增长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6.5万标箱,同比增长21%。宁武指出,目前,北部湾港的货运吞吐量仍然有很大潜力。平陆运河建成后,从广西到东盟国家,水运更便捷,将改变运输格局,有助于向海经济的发展。届时,北部湾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海口。配合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方式联运,贵州、云南等地的煤炭、有色金属将以更快速的方式运往北部湾港,并出口至东盟国家。同时,东盟国家的水产品、坚果、水果等也可以经北部湾港,由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方式深入西部腹地。

未来,一条充满活力的繁荣运河、智慧运河、绿色运河必将潮涌八桂、造福人民。(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2.7万中国建设者的戈壁答卷:援蒙850项工程架起发展金桥

1天前

特写

450亿美元贸易额背后的机遇与策略:中国企业出海哈萨克斯坦指南

06-23

特写

中非基建合作50年:中国路桥筑就非洲发展新图景

06-23

特写

从亏损到独角兽!液流电池突破“卡脖子”技术,迎来吉瓦时时代

06-23

特写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提速 国际化进行加快

06-18

特写

印巴水争激化:印度暂停水协议,密集冲淤作业引发紧张局势

05-06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