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欧洲形成二元核能地缘格局
见道网 2023-05-26 09:32
  • 一边弃核,一边拥核,欧洲核电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
  • 预计到2050年,欧盟90%的核电站面临退役或改造
阅读本文需要
12 分钟

绿色清洁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虽然曾因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很多国家考虑逐步放弃核电能源,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而这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过去16年。一边弃核,一边拥核,欧洲核电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

欧洲总体上正在形成以核电立场为界河的二元核能地缘格局

欧洲民用核电发展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规模上看,目前在运的核电机组,欧洲占据1/3。从技术水平看,以法国、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洲核电技术,运行效率好、安全系数高,是老牌核能强国中唯一未出现重大核安全事故的地区。法国电力公司的核电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世界核电行业的标杆。但自从美国、苏联先后出现核泄漏事故后,欧洲对核电的态度从积极转向保守,新建核电项目基本停滞。日本福岛核事故恰逢欧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建成投运的核电站即将退役、延寿的时间节点,大众对核电的安全忧虑成为决定欧洲核电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运的核电站为了满足大众与监管部门日益提升的安全要求,不得不在常规安全成本之外,追加新的大规模安全投入,进一步压降了核电站的经济性。与此同时,主要由来自中国的廉价光伏设备支撑的欧洲太阳能事业发展迅速,其本土风电也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借助政策红利、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尤其是碳市场机制等迅速发展。就总量而言,欧洲风、光等新能源发展已表现出最终完全取代核电的势头,这也成为推动欧洲多个国家进一步弃核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放眼欧洲,隐约可见一幅以核电立场为界河的二元核电地缘格局图。界河的一侧,是核电的坚定支持者,以法国和大部分东欧国家为主,不仅对老化核电机组进行延寿处理,而且积极谋划开建新的核电站。2022年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重启核电计划,计划到2050年新建6座第三代压水反应堆(EPR2),并对再建8座核反应堆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2002年以来法国首次在境内规划新建核电。此外,法国还将在运的56座核反应堆中32座的运行寿命从40年提高至50年。波兰政府2021年2月发布《至2040年能源政策》,计划建设6台核电机组,首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至160万千瓦,将于2033年投运,之后每两年建成1台机组。匈牙利政府于2009年批准新建两座120万千瓦核电机组,2014年,匈牙利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签署核电机组建设协议,原计划于2025年投运,但由于欧盟对俄制裁,投运日期被推迟至2032年。捷克计划到2035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到2040年核电占比超过46%。

界河的另一侧,是坚定的弃核派,以德国和部分西北欧国家为主,不仅反对进一步发展核电,而且有意陆续关停在运核电机组。德国西门子等能源公司的核电业务,曾被视为二战后德国崛起的标志之一。但从21世纪初,先后在施罗德和默克尔政府领导下,德国逐渐确定并持续推进弃核政策和路线图。福岛核事故后,核物理学家出身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将于2022年底前全部关停德国境内的核电机组。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担心能源短缺,德国政府临时决定将最后3座核电站的运营时间延长至2023年4月。2023年1月,德国因俄乌战争而不断持续深化的国内能源危机得到根本性好转,核电关停进入倒计时。除德国之外,欧盟的其他一些无核电国家,如奥地利、卢森堡、丹麦等,也明确反对发展核电,甚至在欧盟通过将发电的核电厂和燃气电厂归为可持续能源的提案后,奥地利、卢森堡政府官员声称将采取法律行动上诉至欧盟法院,阻止上述提案生效。

对欧盟层面而言,核电政策立场是现实博弈的结果,目前已经将核电纳入绿色能源范畴。核电在欧盟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个欧盟成员国运行着103座核电站,2021年欧盟超过1/4的电力来自核能,其中一半以上的核电来自法国。2022年2月,在法国与东欧国家的推动下,欧盟委员会提案将核电纳入可持续投资的过渡能源,为欧盟范围内核电建设融资扫清了障碍。尽管德国、奥地利和卢森堡等国家明确反对为核电贴上绿色标签,但最终未能在2022年7月举行的欧洲议会投票中阻止上述提案的通过。

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情况、核能产业优势等因素是欧洲内部核电立场分化的主要考虑

首先,各国能源结构不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的压力不同。支持核电的国家中,核电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核电占比超过70%,核电是其第一大电力来源。波兰拥有欧洲最大的煤炭储量(超过175亿吨),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煤炭生产国,煤电占比接近85%,通过发展核电可满足本国能源需求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按照计划,到2040年,所有6个机组全部投入运营后,可满足波兰36%的电力需求。此外,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核电在其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都超过了35%,核电是上述国家满足本国能源需求、应对能源转型的有效保障,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完全弃核。而强烈反对核电的国家中,几乎没有核电装机或核电占比较低,且相关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通常较高、增速较快。德国2021年核电占比仅为13%,可再生能源占比却超过40%,过去五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德国弃核提供了有利条件。奥地利和丹麦本国均无核电装机,奥地利主要以水电和风电为主,丹麦以风电和生物质发电为主,两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均达70%左右,上述两国几乎没有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压力。

其次,各国电力进出口情况差异较大,确保本国电力稳定供应的条件不同。欧洲国家电力互联互通水平较高,各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进出口贸易,满足自身电力供应缺口和出口多余电力。大部分反核国家当前都可以从邻国进口足够的电力以满足本国电力需求。反核声量最大的卢森堡,其国内电力需求几乎全部依靠从德国和比利时进口,奥地利和丹麦的电力进口量也分别超过本国电力消费的34%和51%。但是,大部分东欧国家电力进口量相对较小,主要依靠本国自身的电力设施满足电力需求,因此核电就成为这些国家的现实选择,如波兰、捷克电力进口量仅占本国电力消费的8%和18%。

再次,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对电力成本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核电相对气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低。以法国为例,2020年该国核电的平准化发电成本为31美元/兆瓦时,仅为气电的44%,得益于核电成本优势,2021年上半年法国家庭电费支出约为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的90%。卢森堡、奥地利、丹麦、德国等反对核电的国家,其人均GDP均位于欧盟前列,对电力成本的敏感性较低,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可承担相对较高的电力成本。但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支持核电发展的东欧国家,人均GDP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不足上述国家人均水平的一半,对电力成本的敏感性较高,希望通过发展核电降低国内用电成本和能源转型成本。

最后,法国具有核电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有较强意愿推动核电在欧盟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度依赖外部能源供应的德国无法与之抗衡。法国是最早应用核电的国家之一,建立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拥有核电站投资、设计、运营、退役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技术能力,核电产业和技术优势明显。早在1989年,法国核电占比就已达75%,长期运营过程中积累了成熟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过去20年,法国在核电领域投资超1600亿美元,法国电力公司在核电领域的研发经费和专利数量均居全球企业首位,因此,法国坚定将核电作为其未来实现能源转型和能源自主的重点方向。德国虽然坚定弃核,但目前严重依赖外部能源供应。即便按照拟定计划在2034年上半年实现化石能源彻底去俄化,德国也要大力从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每年进口规模巨大的电力,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核能发电。这种本国弃核而从邻国采购核电的行为,被德国国内的拥核派斥为虚伪。这也决定了至少在现阶段,同为欧盟的两大强国和主导者,德国的弃核主张,无法压倒法国的拥核立场。这也是欧盟层面核电立场复杂多变的根源所在。

未来可预见的时段内,全球核电仍处于向上发展的态势,而欧洲核电将继续保持二元对立基本格局

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后,面对天然气价格的高位波动和全球能源贸易的潜在风险,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均将发展核电作为应对能源危机、实现本国能源转型和能源自主的重要途径。美国能源部2022年2月发布《维护供应链安全以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综合战略》,明确提出在2025年后完成大型轻水反应堆新建计划,建设并运行模块化小堆、微堆,扩大先进核技术出口等核能发展目标。英国2022年公布的新版能源安全战略中,计划新建8座核反应堆和16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制定了到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扩张至2400万千瓦、发电占比达到25%的目标。日本2022年下半年修改能源发展战略计划,重启核电项目,并通过电力行业修正法案,允许核电站超期服役。韩国加大核电产业投资,拟到2030年将国内核电发电比例提升至30%以上,并以核电产业优势为基础,积极开拓国际核能市场,旨在重新成为全球安全核反应堆的主要国家。全球主要核电国家对核电产业的加大投入,势必推动新型核电技术加速实现商业化运行,核电站的安全性能将大幅提升,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核电技术将更具吸引力。因此,从全球范围看,核电发展仍处于上行态势中。

与此同时,未来可预见的时段内,欧洲核电的发展仍会呈现二元格局,但绝非一成不变。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务实主义性格来看,弃核后并非彻底戒核,在面临能源保供压力、经济发展紧迫需要时,以德国为代表的弃核国家同样会根据客观形势要求重启核电,甚至不排除再度转变为积极拥核者的可能。而以法国为代表的拥核派,身处当前核电发展新一轮小高潮中,仍需严肃应对两项基本挑战。

欧洲现有核电站老化问题严重,影响核电出力,打击公众对核电的信心。据欧盟评估,目前欧盟境内的大部分核电站即将达到当初的设计年限,预计到2050年,欧盟90%的核电站面临退役或改造。以法国为例,其境内的56座核反应堆平均年龄为35年左右。2022年,由于多个核电机组因老化出现管道应力腐蚀现象,法国境内多座核电机组陆续关闭,进行检修。2022年8月28日,近65%的核电机组关闭,导致法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由于核电机组大范围停机检修,2022年法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下降至62.7%,较2021年下降约7个百分点。

现有新建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问题,导致核电站工期严重滞后,投资预算大幅上升。芬兰新投产的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于2005年开工建设,最初计划2009年投入运营,但由于多项技术问题困扰,机组延迟至2023年才正式投产运行。法国本土唯一一座在建核电站弗拉芒维尔核电厂3号机组,2007年开工,原计划于2013年投运,同样由于部分技术原因,目前项目工期推迟近10年,预计项目完工成本也增至127亿欧元,约为最初预测造价的4倍。(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仪式盛大举行

04-01

特写

国家能源集团总投资4000亿元项目:2024年首批四省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会

03-29

特写

全球首个!新疆哈密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开工

03-29

特写

外交部发言人谈及巴基斯坦达苏炸弹袭击事件经过与中方态度

03-27

特写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吊唁达苏水电站遇袭中国公民

03-27

特写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亲临医院,庄重迎接恐袭遇难同胞遗体归国

03-27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