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时,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好消息,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作为《巴黎协定》缔约国,中国承诺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峰。
中国有许多充分的理由关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中东、非洲和部分欧洲国家出口的石油都经由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的位置恰好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最窄的通道, 一旦阻塞将造成中国能源供应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其次,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正在推动更高的能源使用量。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投资是降低对其他国家进口依赖的一种方式。
中国是一个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主要有三个地区,第一个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第二个地区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西部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的内蒙古全境甘肃、青海,加上新疆的东部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第三个地区是青藏地区西北。但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大气十分稀薄,风能的能量密度较低,利用难度较大。种种迹象表明,风力发电在中国追求绿色未来中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的土地和漫长的海岸线都非常适合风力发电,中国潜在的风力发电资源估计约为2380吉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认为:“毫无疑问风力发电是中国非常有希望的绿色能源发展方向。”
中国在风电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出人意料地大幅增加,超过了之前的可再生能源安装记录。中国国家能源局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中国在2020年增加了近72吉瓦的风能,是以前记录的两倍多。这反映出北京承诺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将碳排放量在十年内达到峰值。
2020年中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28153万千瓦,同比增长34.6%,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2.79%。截止2020年底,全国十大风电装机省份分别是:内蒙古3786万千瓦、新疆2361万千瓦、河北2274万千瓦、山西1974万千瓦、山东1795万千瓦、江苏1547万千瓦、河南1518万千瓦、宁夏1377万千瓦、甘肃1373万千瓦、辽宁981万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从《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开始,到刚印发十四五规划,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法规为风电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规划》以优化布局为核心,以重点任务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为手段,以政策机制为保障,描绘出了未来五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蓝图。”
2020年以来已有多地发布了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根据官方文件,宁夏、河北、广东、河南、福建、江苏、山西、重庆、江西、广西这10个省市区共计规划建设127个风电项目,其中宁夏建设最多达到28个。 广东、福建、江苏三个沿海大省规划建设38个风电项目,且均为海上风电; 山西规划建设4个风电项目,河北规划建设3个风电项目,以风电制氢、风电储能前沿技术项目为主,总投资高达183.5亿元;广西规划建设24个风电项目;甘肃省发改委公布“2021年甘肃省省列重大项目名单”,共208个项目,其中重点风电项目9个;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重点经济合作项目,其中重大能源项目涉及10个,风电项目涉及3个;山东省政府公布2021年省重大项目名单,其中包括5个风电项目。
为加快吉林省风光互补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构建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清洁能源集群,2021年3月12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在三一重能北京南口产业园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举行会晤。吉林是新能源大省,风光水资源十分丰富,风电光伏可开发空间很大。韩俊希望三一能加快在吉林布局,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吉林省各级政府将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用吉林速度、吉林效率、吉林品质推动三一在吉林快速发展。据协议,三一重能将在通榆县投资建设三一通榆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暨智慧风机研发试验基地项目。
近几年来,在国内风电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中国风电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电产业共赢体系,特别是以整机为代表的战略性高端绿色装备制造业,领先企业的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
彭博新能源财经2021年3月10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排名显示,中国整机商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跻身前四,且新增吊装容量都突破10GW。另外,6-10名均被中国企业包揽。其中,三一重能以3.72GW的新增装机容量,已成功跻身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前十。
中国风电市场贡献了全球风电市场一半以上的新增装机量,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整机商已经牢牢把控住了本土市场份额这块最大的蛋糕。
抢装潮过后,中国市场的新增风电装机将回归理性。在“30·60”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平稳增长将成为常态。国家发改委近日就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发电,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对于风电这一“长跑”行业来说,稳定性是致胜关键。在平价时代的新常态下,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将决定整机商的生死,也将重塑整机商竞合格局。而快速迭代的技术研发能力、持续的降本能力、多元的全方案解决能力才是整机商长久平稳发展的关键。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总监万亮表示,尽管陆上风电补贴已经终止,但中国的增长有望继续。他说:“2021年新的风电装机将不低于40吉瓦,以后几年甚至会更高。”
中国海上风电迎来风潮
截至2019年底,陆上风电占所有并网风电的97%高达204.1 GW,年均增长13%。海上风电占余下的份额,但增长了55%。中国可再生能源工业协会的专家马立芳说:“陆上风能一直在迅速发展,但是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大风力发电地区正在接近饱和,而这一比例却越来越少。可用的站点和风力发电受到限制。因此,风力发电行业现在正在寻求分布式风能和海上风能。”
全球风能理事会认为,海上风力发电可能是一条新出路。海上风力发电较为环保,是相对较新的方向,很有前景。风力发动机装在海上不远的海底。沿岸的海风不那么急剧,却一直较为强劲,这能保证发电机稳定运转。
相比陆上,海上风能具有一些优势。首先,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与300万平方公里的边界相接,适合发展风力发电,并获得充足的风能。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关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报告,沿海风能资源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中国岛屿,那里的能源密度为每平方米300瓦特或更高。在海拔5米至25米之间的海拔高度100米处,潜在容量为190吉瓦;而在深度25至50米之间,则为320吉瓦。其次,中国的经济活动集中在电力需求更大的沿海地区。相比之下,陆上风主要在中国的北部产生,需要长途运输才能到达消费者。2020年,中国的11个沿海省份占全国用电量的53%。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的海上风电增幅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全球风能理事会于2019年发布的有关海上风电的报告称,2019是海上风电行业迄今为止最好的一年,也是中国海上风电产能最大的一年,该理事会预测称,海上风力发电规模将在10年内因中国增加到原来的8倍。全球海上风力发电总生产能力在2030年前将达到234吉瓦,其中超过五分之一将由中国贡献。
截至2020年底,中国拥有9.89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使其接近英国,英国以10.2GW的装机容量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到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连续第三年成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领先国家。欧盟理事会市场情报和战略负责人赵峰认为:“继2020年通过累计装机量取代德国成为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之后,中国有望在2021年超过英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中国新增产能的绝大部分是在江苏,广东和福建,其中江苏占最大份额,为1.6吉瓦,占中国总量的64%。广东和福建分别增加了0.35吉瓦和0.2吉瓦。中国风能协会在2020年6月底表示,中国有11吉瓦的海上风电正在建设中。同时,广东,福建和浙江将14吉瓦的计划容量授予了“重点省项目地位”。根据该报告,到2030年,中国将再增加52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总计58.7吉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区主任梁万良说:“近几年来,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江苏,广东,福建和浙江等沿海省份的项目批准和建设明显加速,项目的批准意味着该行业正在扩大,海上风能可以发展。”
2021年4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的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300兆瓦的金湾海上风电场,共安装了55台单机容量为5.5兆瓦国产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近8亿千瓦时,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万吨。目前广东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690万千瓦。
广东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希望减少对从中国西部进口的电力的依赖,并加快改善其能源结构。该省是重要的核电中心,但由于建设核能需要漫长的审批和建设过程,因此需要开发其他清洁能源,以实现快速过渡。广东海岸线漫长,风力资源良好,而且由于可以在沿海城市附近建造海上风电场,因此更易于输送和使用发电。梁万良表示“这就是为什么广东省在过去两年中已成为海上风电的热点。他们认为它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潜力的。”
在中国,风能不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成立的全球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全球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最有能力“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的国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桑晓梅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