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市一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新闻报道。长久以来,这座城市一直被视为中国西部的门户,其作为创新型高科技中心的声誉不断提高。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尽管它曾经隶属于四川省,但在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大直辖市,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重庆被赋予新的地位,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并帮助三峡库区的居民(约100万人)重新安置。重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3,100万人,其面积仅比欧洲国家奥地利小一点。尽管规模宏大,但它经常被视为“您从未听说过的大都市”。
重庆近年来发展迅速,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和工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等国家项目提供的黄金机遇。反映这一点的主要经济指标GDP的增长率表明,重庆的增长潜力已经超过了整个国家以及领先于中国经济的上海的指标。
政策红利之下的重庆
重庆正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自21世纪以来,重庆已被纳入几项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作为内陆城市,重庆被认为是该倡议陆路中的重要物流中心。它的作用是促进在中国,非洲和欧洲之间建立贸易和商业走廊。重庆工商大学李静表示:“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地,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在中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西部,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10500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是欧亚大陆最快的货运路线,为来自欧洲或出口到欧洲的货物提供低成本的运输。重庆通过中欧铁路快线货运列车将中亚和欧洲11个国家/地区的30多个城市连接起来。这种新的运输网络称为“亚洲-新疆-欧洲”运输路线,这将使重庆-欧洲铁路公司运送的欧洲货物能够有效地分配到其他亚洲周边城市。
在南部,“西部陆海新通道”让重庆拥有新的国际陆海贸易走廊,通过铁海联运班列(重庆-广西北部湾)直达90个国家/地区的190个港口。此外,还有一条连接东部地区以及日韩的重庆-宁波铁路-海路连接线和通往北部的重庆-满州-俄罗斯货运列车。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多式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介绍:“亚洲-新疆-欧洲航线的引入将使重庆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并实现两条独立贸易路线的整合。”
匈牙利物流公司总经理阿科斯•科瓦克斯对重庆市一家物流公司的合作项目感到非常兴奋。总经理说:“我之所以来到重庆,是因为我计划通过中欧货运列车将匈牙利和邻国的新鲜农产品带到中国。不仅如此,由于重庆的独特地理位置,我还想将我的产品带到东部沿海地区。”重庆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而且是长6300公里,世界第三大,中国最长的河流上游的中心城市。通过中国广泛的铁路网络延伸到中国广阔的西部内陆,同时也通过长江沿岸水路延伸到的东部地区。
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了中欧班列,实现亚欧间经重庆的国际中转,推动形成以重庆为国际物流枢纽的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这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格局,同样也是新贡献。
从新一线到超大城市
中国鼓励重庆和成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的基础上,在创造高质量的发展空间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中国最高决策者希望,由整个重庆市,成都和其他14个城市组成的成渝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成渝城市群的土地面积为185,000 km 2,涉及42个城市(区)和县,居住着近1亿人口。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姚树杰表示,“成渝经济圈打算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增长极。该战略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问题,并推动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这两个城市之间的新合作始于成都向东,重庆向西发展计划的努力。2019年7月,重庆和四川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工作计划。他们提出了涉及9个领域的36个关键目标,包括战略合作和计划整合,基础设施连通性,开放渠道,平台建设和产业合作以实现双赢。
2020年5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了成都东部新区,此举将加快该市与重庆的扩张和融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1年夏天投入运营,届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机场之一,它将有助于加快内陆新区的发展,并成为新的航空经济区的一部分。
成都向东动作不断,重庆西扩步伐也在明显提速。比如重庆市口岸物流办出台《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推进第二枢纽机场相关工作;而重庆第二机场热门选址地璧山、永川、合川,都隶属于渝西片区。这也被业界解读为是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选址简阳,成都东进的隔空呼应。
内陆开放和生活宜居是成渝地区发展城市群的优势,这也符合中央对其定位。近年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重庆成都-东盟铁公联运、渝(成)满俄、渝(成)甬班列等新通道的建设和开通,成就了重庆和成都的对外开放。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更是通达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通道也发挥了逆势增长的巨大优势,展现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开放高地的关键作用。
此外,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更是成渝能够赶超东部经济增长中心的关键点。以前山水是发展的障碍,现在山水却变成成渝的特有优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姚树杰表示:“因为桥梁、隧道技术突破及迅猛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互联网,使山水阻隔的瓶颈被打破了。成渝的生态建设,成为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天然优势,这是其他城市集群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易小光认为,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成渝经济圈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要素成本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东西方交汇,南北相连,可以从沿海省份获得工业转移,从而刺激了中国的内需。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总裁、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说:“成渝经济圈建设有助于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并巩固国家战略安全。”
重庆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如今不仅成功晋升新一线城市,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也将重庆定义为超大城市。此外,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成渝城市群规划,也确定了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并具有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功能。
截止2020年年底,川渝两地已形成四级工作机制、成渝定期联系机制和毗邻地区合作机制,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川渝共同实施的重点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354亿元。成达万、渝万高铁开工,成渝城际完成提质改造、实现1小时直达,中欧班列(成渝)号实现首发,9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户籍实现.‘一站式”迁移,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主城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
外国投资者的更多选择
世界银行题为“重庆2035”的报告指出,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门户,欧亚大陆一带一路倡议的物流枢纽和东盟的战略经济支点。
由于较低的运营成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熟练劳动力,重庆仍然是中国中部和西部省份中对外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重庆市政府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电子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电子行业的领先跨国公司,包括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宏cer,IBM,霍尼韦尔,CISCO和惠普,已在重庆设立了办事处。来自重庆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重庆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87家,同比增长28.7%;外资合同57.93亿美元,同比增长84.97%;外商直接投资21.01亿美元,位居中西部前列。截至2020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重庆296家。2020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2.72亿美元,与2019年持平,重庆市已连续10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
无疑,这种受欢迎程度得益于中央政府对内陆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红利及各项稳外资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重庆为响应吸引外资和发展高科技领域的中央政策,重庆于2020年6月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服务业务总监韦巍认为:“利用外资新政出台得非常及时,对提升重庆整体外商投资环境有明显推动作用。”
作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在重庆已布局了11家大型卖场。其事务总经理刘璟表示,《措施》大大方便了他们这种有多家连锁门店的企业。“比如我们有11个门店,以前可能要办11个同类的证。如果继续扩大范围,每个门店也要进行一次证照审批,非常麻烦。”刘璟说,《措施》出台后,提出简化跨国品牌连锁企业审核登记程序,优化重点外资项目工程建设审批等,解决了包括像711、罗森、星巴克等连锁企业扩大门店数量时遇到的痛点问题。
大陆汽车是一家科技型公司,有很多外籍专家来渝工作。以前,他们每1-2年便需要申请一次居留许可证。《措施》出台后,明确连续两次申请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的外国人,第三次申请时按规定签发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这大大方便了外籍专家长期在渝工作。“就大陆汽车而言,我们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布局,只是分工各有不同。环境与政策是决定我们是否深耕的重要原因。”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胡玮瑾称,《措施》从多维度确保了外资企业的权益,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中央服务业专项资金”等,“让我们感受到重庆对外资引进的态度和诚意,大陆汽车也愿意持续与重庆合作”。
北汽岱摩斯是一家汽车配套企业,目前主要为落户在两江新区的北京现代提供配套产品。其财务总监余攀登称,重庆在汽车领域的基础以及对外资企业的关心让他们坚定了信心。下一步,他们计划增加投资4000万元,并带动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重庆。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付嘉康表示,《措施》的出台,也是重庆的一种态度,体现了重庆实时关注外资企业情况,并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决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会继续和企业保持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完善细节,让其更加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在企业看来,政策的延续性和落实程度也是下一步要关注的重点。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服务业务总监韦巍表示,《措施》出台后,各方都应该进一步关注其成效,比如具体条例是否及时落地,相关部门有无出台相应细则等。切实保证政策实在有效。
“未来,重庆在优化利用外资政策上,可以考虑优先做好存量,兼顾增量。”韦巍说,已落户的外资企业,是重庆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行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优化好了这部分企业,不仅能让其加大投资,也能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落户重庆。(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黄利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