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3 日 22 时 16 分,随着吊装设备的精准操作,由厦门路桥投资建设,中铁南方牵头施工管理、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 A3 标翔安机场校飞区,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 首个六边形预制墩台成功完成吊装。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国内跨海桥梁施工精度与规模的纪录,更标志着我国浅滩狭窄疏浚海域建造技术正式迈入 “智能装配化” 时代,为未来超级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新范本。
作为落实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国家战略的关键工程,厦金大桥(厦门段)意义非凡。项目起于厦门本岛,终点设互通接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并同步建设翔安支线,全长约 19.615 千米,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中铁大桥局负责施工的 A3 标段涵盖大嶝西航道西侧非通航孔桥(部分,2160 米)、大嶝西航道桥(630 米)、大嶝西航道东侧非通航孔桥(1890 米)、收费广场主线桥(600 米)、大嶝西互通主线桥(750 米)、大嶝互通匝道桥及大嶝互通路基等核心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关键建设段落。
此次吊装的预制墩台堪称 “海上巨无霸”,长 15.3 米、宽 11.6 米、高 4.5 米,其总重量相当于 460 辆标准货车的载重总量。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项目团队迎难而上,以强大的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在施工过程中,团队创新性地运用坐滩式整体导向定位平台进行钢管复合桩施工,采用 “整体座底 + 定位支撑桩” 结构体系定位平台,并结合稳桩平台系统,通过独特的三步定位法,将钢管桩平面和垂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为预制承台的高精度安装筑牢根基。
在建造工艺上,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彻底打破传统现浇模式的局限。通过 “工厂化预制 + 模块化设计、机械化施工 + 精准化控制” 的四位一体先进建造体系,将构件精度提升至毫米级。为确保承台施工达到高精度标准,项目技术团队全力开展智造技术攻关,创新性运用 “海上数字大脑”,集成高精度 GPS 与液压调位系统,实现了墩台与桩基的毫米级精确对接,充分展现出我国桥梁建造技术智能化、精细化的卓越水平。
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项目部始终秉持绿色发展与安全生产并重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施工标杆。项目创新采用 “搭积木” 式预制工艺,将海上作业时间大幅缩减 80%,在施工期间实现了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零干扰。此外,项目部联合海事部门构建起 “海陆空” 立体防护网,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做到废水处理 “零排放”,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积极力量。
厦金大桥(厦门段)建成通车后,将与翔安机场、厦金航线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对台海陆空立体交通新格局。这座桥梁不仅会成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还将为海西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同进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尹世乾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