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一列满载54个集装箱的1295次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驶向欧洲。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2025年经该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已突破30万标准箱,较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提前了23天。
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的进出境铁路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位置,自2013年通行首趟中欧班列以来,已构建起日益完善的跨境物流网络。截至目前,该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突破2万列,运行线路拓展至74条,不仅能通达德国、波兰等10余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或站点,还可辐射国内24个省区的60余座城市,成为连接国内外的重要物流枢纽。
从2025年运行数据来看,截至9月8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已累计接运中欧班列2646列,运送货物达348.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5%和15.4%。线路网络持续扩容是重要支撑,2025年以来,铁路部门新增 “芜湖 — 莫斯科”“琉璃河 — 明斯克”“大同 — 谢利亚季诺”等班列线路,进一步丰富了运输通道;货物品类也不断拓展,涵盖新能源汽车及配件、高端机械设备等万余种产品,满足多样化跨境运输需求。
为提升中欧班列货运效率,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从多维度优化服务保障。一方面,铁路部门积极优化运输组织流程,通过重新划分装卸作业区域、增加专用作业线、开辟 “绿色通道” 等举措,压缩货物中转与口岸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关、边检等联检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班列通关审核、换装放行等环节高效衔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连站技术科科长杨冬冬介绍,目前单趟中欧班列在该口岸的停留时间已压缩至 4 小时内,显著提升了跨境物流时效。(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国际栏目编辑/王霞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