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贸易额破5000亿,增速达西方三倍:海湾-亚洲经贸纽带何以实现历史性反超?
见道网 2025-11-17 08:45
  • 曾经的能源纽带,现已演变为贯穿资本、技术与人才的复杂网络,不仅重新定义了区域的未来,更成为驱动全球发展的核心动脉之一
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在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东移的背景下,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国家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与拓展。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贸易与资本流向的结构性调整,更反映出双方在经济多元化、战略协同与长期发展目标上的高度契合。从能源依赖到多领域协作,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正在两地之间悄然展开,为未来全球经贸格局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海湾合作委员会与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体之间合作不断深化,全球经济格局持续向东倾斜。最初以“石油换劳动力”为基础的关系,已逐步演变为覆盖建筑、可再生能源、金融、旅游和科技等多领域的复杂合作网络。这一趋势直观体现在两地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上。根据伦敦智库亚洲之家的研究,2022年海合会与新兴亚洲的贸易额飙升至516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7500亿美元,几乎是2021年数据的两倍。值得注意的是,海合会与新兴亚洲的贸易增速已超越其与传统西方伙伴的贸易增长。同期,海合会与美国、英国及欧盟的贸易增幅仅为32%。预计到2026年,新兴亚洲将成为海合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过去十年间,海合会与中国的贸易额增长约50%,目前已接近海合会与美国、英国及西欧的贸易总和。随着沙特和阿联酋于2024年正式加入金砖国家集团,两国将进一步融入中国主导的经济决策体系。与此同时,海合会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在不断深化。例如,在阿联酋与印度签署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下,去年双边非石油贸易额达到2400亿迪拉姆,展现出贸易政策调整、私营资本流动与区域物流协同所带来的巨大潜力。阿联酋还在积极推进与东盟主要经济体的CEPA谈判,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香港也正积极深化与海湾地区的合作,成为连接两地资本流动与商业往来的重要枢纽。

海湾合作委员会与亚洲的贸易关系正变得更加多元化、产业驱动化和战略协同化。在CEPA框架下,阿联酋与印度已取消多项关键商品的关税并简化海关程序。协议生效后,阿联酋对印度的非石油出口增长超过75%,其中珠宝、食品、机械和电子产品领域增长尤为显著。类似趋势也在其他地区显现:海湾国家正致力于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亚洲伙伴则在积极拓展进口来源和生产网络。此外,印度的“向西看”倡议和阿联酋的“我们阿联酋2031”愿景等长期政策,也将贸易多元化作为核心目标。

战略资本与跨境投资呈现出双向流动且更具战略性的特点。海合会主权财富基金不再仅仅是全球资产的被动持有者,而是通过合资企业等方式,在亚洲的基础设施、物流和科技领域进行长期战略布局。例如,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ADQ旗下的Mubadala Capital与新加坡淡马锡子公司Seviora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共同投资机会;Mubadala还与新加坡GIC等机构共同参与了对德国能源效率供应商Techem的73亿美元收购。与此同时,来自印度、新加坡和韩国的银行、家族办公室及企业也在积极进入海湾市场,通过设立基金、区域办公室或联合开发项目扩大布局。

制度层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双边平台及政府支持基金不仅用于资本部署,更致力于推动共同战略目标的实现。许多基金聚焦于供应链、医疗健康、清洁能源和农业科技等与长期韧性相关的领域,旨在为双方在关键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奠定基础。

新兴增长领域进一步重塑了贸易格局。贸易内容正从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快速转向满足消费需求、保障供应链安全和实现资本多元化的新兴行业。以黄金为例,在CEPA框架下,得益于关税下调及迪拜通关流程的简化,阿联酋对印度的黄金首饰出口量实现翻倍增长。这一转变也带动了物流路径的变化,如今更多贸易直接经由海湾海关枢纽完成,而非以往的间接通道。食品和制药行业也在区域加工和冷链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稳步发展。多家海湾集团通过与亚洲制造商和分销商合作,积极进军包装食品和健康产品领域。房地产与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同样呈现类似趋势,海湾投资者正与新加坡、越南及印度南部等市场的当地开发商或科技基金展开合作。这一模式已从单纯出口转变为资本深度嵌入,每一笔交易都在强化更稳定、更具行业针对性的商业关系。

除了商品与资本,人才流动与政策衔接也在不断加强。阿联酋已签发超过15万份“黄金签证”,主要授予来自印度、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有意在区域内建立业务基地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许多人选择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和阿布扎比全球市场设立架构,以利用其国际化的法律体系并便捷触达国际客户。印度和新加坡企业表现尤为活跃,跨境许可和双重资格顾问为其市场进入提供了便利。许多团队将业务分设于亚洲与海湾地区,实现人员、资源与合规体系的共享。近期签署的贸易协定进一步为这一趋势注入动力,其中关于专业人员流动、争端解决及金融合作的条款有效减少了跨境业务的摩擦,助力企业更顺畅地扩张。关键词:海外工程、国际工程施工、国外工程建设新闻

随着海湾与亚洲之间的合作纽带不断深化,一个跨越行业、投资与人才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形成。这一转变不仅推动了贸易与资本的流动,更重塑了两地经济的未来路径。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传统的行业边界正在模糊,曾经的边缘领域可能正孕育着下一轮增长机遇。政策导向、行业动态与长期战略的协同,正共同推动一个更加多元、互联和韧性的经济生态的形成。能够及早识别趋势、主动适应变化的企业,将更有能力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把握先机,行稳致远。(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社评

照亮未来之路:中国太阳能革命为巴基斯坦带来的三大启示

4天前

社评

乌拉圭专家巴特萨吉:西方低估中国是一个“战略错误”

4天前

社评

沙特230亿美元“四大项目”暗藏陷阱,中资出海须警惕审批“蜘蛛网”

5天前

社评

从技术领先到项目停摆:中国制造“体系出海”,卡在了哪一环?

6天前

社评

人形机器人以“类人”智能开启万亿新赛道

09-12

社评

获中东资本15亿美元投资,普洛斯领跑中国新基建赛道

09-01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