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从“缺芯少屏”到全球领先:“中国屏”的逆袭启示录
见道网 2025-11-17 16:56
  • 中国显示产业不仅以超过5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更在核心技术与产业链安全上实现系统性突破,走出了一条从仰人鼻息到自立自强的经典逆袭之路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曾几何时,“缺芯少屏”是压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心头的一块巨石,我们不仅需要耗费巨资进口屏幕,甚至还要在国际供应商面前“排队”等待。然而,短短二十余载,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逆袭悄然上演。昔日受制于人的“中国屏”,如今已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其背后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易主,更是一条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市场”的奋进之路,浓缩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与智慧。

显示产业在高端制造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艰难探索。彼时,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国内电视机、手机厂商一度只能被动接受高昂定价。历经20多年砥砺前行,我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一批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全球显示产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屏”的逆袭靠什么?首要驱动力在于政策的前瞻性布局与高效的政企协同。 自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吹响号角,明确要“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以来,一系列接续出台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同精准的路线图,推动产业驶入“快车道”。北京、合肥、成都等地的重点布局与资金支持,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模式,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艰难的技术积累与产能爬升。

核心支撑则源于对产业趋势的清晰判断与对自主创新的长期坚守。 在面对LCD与OLED等技术路线的代际更替时,中国企业敏锐洞察,采取了“双轨并行”的审慎策略,避免了方向性错误。更为根本的是,将自主创新视为生命线。“十四五”期间,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高达1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2%。京东方、TCL华星等领军企业持续高投入研发,不仅在终端产品上不断突破,更在关键材料、上游制造设备等领域实现了系统性突破,如高世代OLED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刻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蒸镀机、曝光机等核心设备从无到有,持续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此外,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中国屏”的崛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沃土。 从国产手机的形态创新到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再到可穿戴设备、AIoT的蓬勃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为各种显示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市场机构测算,显示屏带动的附加值可达其自身产值的4到5倍,其战略价值远超成本本身。关键词: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施工新闻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值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面对未来,我国显示产业仍需在Micro LED、量子点等新型显示技术布局上奋力抢占制高点,继续提升关键材料和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以期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的又一次飞跃。

“中国屏”的逆袭之路,是一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它生动诠释了如何通过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与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在一个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中后发先至。这条路,积攒的不仅是市场份额和专利数量,更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志气与底气。展望前路,挑战犹存,但“中国屏”的故事已经证明,只要方向明确、久久为功,中国科技产业必将在更多的领域,书写出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辉煌篇章。(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光伏企业的未来靠什么?储能给出答案

3天前

特写

阿特斯储能订单饱满股价4日涨超40%

11-10

特写

行业增长,数据背后谁是赢家?——2025工程机械的真实增长在海外与后市场

11-06

特写

中国储能企业面临技术转让与市场准入双重挑战

11-05

特写

欣旺达获6700万元政策性贷款 加速布局三大储能项目

11-03

特写

从废墟到重生,中国投资引领伊拉克战后经济崛起

09-29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